第013章 紙紮(1 / 2)

臘月二十三中午,小兩口回到家正趕上飯點兒。

姐夫——張成才早幾天就把妻女接回去了。

於傅氏正嫌一個人吃飯冷清呢,可巧兒倆小兒就回來了,不由喜出望外。

她又添了兩雙筷子,三口兒家麵對飯桌兒而坐。你問我答,說說笑笑,一頓飯吃得倒也熱熱鬧鬧。

飯後,於傅氏和蔡曉兒和麵的和麵,剁餡兒的剁餡兒,準備包餃子“辭灶”迎年。

於文龍幹啥呢?所謂“能者多勞”,他正忙著給村裏二隊的李玉良老漢紮“紙草兒”呢!

李玉良老漢趕了一輩子的馬車,是村裏數一數二的“車把式”。

一個多月前,他趕著馬車給生產隊運糞,車行到“大加窪”下坡時,屁股下的跨杠突然斷裂,“冷不丁兒”的,把老漢閃了下去。

李老漢生前最愛的黃驃馬兒拉著一大車糞從他身上壓了過去。

老漢仰麵朝天,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吐著血,沒等送到人民醫院就咽氣了。

正應了那句老話“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中亡”。

前幾天,文龍陪媳婦兒回門兒的時候,李老漢的兒媳送來幾張花紙兒和一捆秫秸①,央他給公公紮個“箱子”和“櫃子”。

這不,明日就來到李老漢的“五七”墳了,文龍得緊忙活呢!

蔡曉兒呢,人坐在炕上擀麵皮兒,眼卻瞅到院子裏。

透過鑲在窗欞兒上巴掌大的觀望小玻璃兒,她看到文龍坐在小板凳兒上。魁梧的身體前後左右晃動著,手腳並用,有時連牙齒都不放過,一隻手扶著秫秸框架兒,一隻手和牙齒配合著綁麻線兒,動作靈活耐看。

一會兒工夫,一個成型的方方正正的“箱子”骨架就出現在她眼前兒了。

蔡曉兒眨眼兒間,文龍又完成了一個高大的“櫃子”骨架兒。

看得她暗暗咂舌。

可惜外麵起風了,糊紙兒的工序不能再在外麵操作了,蔡曉眼巴巴地看著文龍把“紙紮工地”轉移到當屋門兒裏。

唉!沒法看到了。真遺憾!

她加快手底兒的動作,不大一會兒,於傅氏就不跟趟兒了。蔡曉兒準備出一大堆“備用”餃子皮兒,悄悄望了望對麵兒專心包餃子的婆婆一眼,說:“娘,我上個茅房,馬上就回來!”

看到於傅氏點了頭兒,蔡曉兒連忙放下“麵劑子”②,擱下擀麵杖兒,“蹭、蹭、蹭”爬下炕,穿上鞋子就到當屋裏看文龍幹活去了。

漿糊已打好,糊“箱、櫃”的工作正在進行中,文龍的大手靈巧地上下翻飛著,漂亮的“箱子”、“櫃子”,不一會兒,就在蔡曉的矚目下逐個兒“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