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鋪橋(1 / 2)

“拆掉窄木橋,建座寬石橋”。

支部書記——於得貴,在全體村民大會上講道:“前些年,全國上下開展四清運動,咱村響應中央號召,也清出2000多塊錢。這幾年呢——,村子裏沒辦過啥——大事,消耗也不大,正好拿來鋪橋。石料也有現成的,就是上年,縣裏重修了貫穿雙陽路的柳溝河大橋,舊橋拆下來的石料,都還扔在河泥灣裏。錢有了,料也有了,現在就看人工——怎麼出?咱村六個小隊,一個隊呢——就出十個壯勞力吧,大夥看——怎麼樣?”

底下嘰嘰喳喳,一陣嘈雜過後,於得貴繼續說:“既然沒人反對,那事情就這麼——初步決定了。各小隊幹部留下,其他人,散會!”

留下的村幹部又選出六個人,組成了“鋪橋指揮部”。 由支書於得貴親自擔任總指揮,指揮部成員有一隊隊長趙天亮、三隊隊長蘭連田、四隊隊長於文龍、六隊隊長於和光、大隊會計於繼祖。

支書宣布:“鋪橋工作從現在開始,會計於繼祖和我馬上去公社,彙報一下用大橋石料的事,順便借導鏈、賃鏈軌拖拉機。下剩的事兒,你們幾個隊長合計合計,至於誰們搭導鏈架子,誰們清淤、夯底,誰們去河泥彎拖運石料,你們自己把人員分配一下,這些工作呢——大夥都比我在行,我就不瞎安排了。”

村支書說完,就叫繼祖用大金鹿自行車馱著他,風風火火地奔公社上去了。

如火如荼的鋪橋工作就此拉開了簡樸的序幕。

剛開春,加上一冬沒下雨,柳溝河下跌的水位還沒有回升,河底多處地方裸露著泥沙丘和枯草,正是鋪橋的最佳時期。

開工這天,東酉家村的老老少少,能走動的幾乎都來了,河橋兩岸的壩崖上,烏泱泱地站滿了人。

一隊隊長——趙天亮,帶著二十來個年富力強的社員,在新橋基兩側各百米處,築起兩道高高的堤壩,弄幹低窪處的存水,平整並夯實40米長、3米半寬、1米深的橋基底槽。

挖出的140多方沙土,要用小推車運上橋基兩頭,在橋基與河沿之間築出平緩地長斜坡,方便施工人員運輸往來。

熱情高漲的青壯隊員們,喊著號子,推的推,拉的拉,那勁頭兒,決不亞於當年的“農業學大寨”。

許多不在編的老少爺們、大閨女小媳婦兒,也自帶工具,不約而同地加入進來,挖土的,裝車的……一個個幹得熱火朝天。

上了歲數的老人更不甘落後,挎著碗筐,提著暖水壺,帶著孩子來支援一線……

在沒普及挖掘機和裝載機的時代,140立方沙土全憑洋鎬、鐵鍬、三股叉子等粗笨工具,一鎬頭、一叉子地挖出來,又一鍁一鍁地裝車運走,他們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三隊隊長蘭連田,領著六、七個二三十歲的青壯年,抬著撬棍,挽著粗鋼絲繩,借助鏈軌拖拉機的動力,將遠在五裏路外的石板和石條,一塊一塊、一根一根拖回施工現場。無論石板還是石條,都是又厚又重,輕則三四百斤,重則逾二十噸。

蘭連田和大夥廢了不少力氣,集中了許多人的智慧,拉斷了五六根繩子,撬折了七八根木棍,才費事巴拉的將石料弄回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