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惡人尚田立(1 / 2)

這一宿文龍注定無眠,母親應如是。

如果說被於傅氏再次提起的舅家表妹——“桂花”,是文龍深藏心底的情殤;那麼舅舅一家的遭遇,就是母親最最不堪回首的“雕欄玉砌”了……

時間大約是在母親出嫁後的第六個年頭吧!

那一年,近乎“天崩地裂”。姥姥家的“頂梁柱”突然折斷——意氣風發的姥爺遽發“心梗”,溘然離世。

正處在人生、事業最高峰的姥爺,根本沒想到自己會走得這麼匆忙,臨終前沒有備下一個“接班人”……

四個舅舅當中,沒有一個是做生意的料。在姥爺“走”後不過一年,舅舅們就變賣了青島的房子、鋪子,全體回到了老家——高密傅沈屯。

僅靠家裏經營不善的油坊和地裏不多的出產,扣除了雇工的工錢,所剩聊聊無幾,根本就是“坐吃山空”了。

又一年不到的時間,姥姥的頭發全白了,但也沒能挽回家庭麵臨的危機,家業最終敗盡……

到了這個地步,家裏已經沒錢雇人種地了,舅舅、舅母們懶散慣了,莊稼活根本不行,有地種不過來,地裏的出產更是不盡人意,於是又開始變賣田地,用來維持這個大家庭的日常花銷。

過了不多日子,就聽說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劃成分、分田地了。

而此時,他們那個大家庭就剩了不到20畝的地了。

按說這是好事兒:地少了,就劃不成地主,也就不用挨批鬥。

全家正為這事兒暗自慶幸的時候,上天又刮來了一陣兒“不測風雲”:以前在他們家做活的一個缺心眼兒的雇工,喝多了酒,受農會會員尚田立一挑唆,借著酒勁兒就到農會舉報了姥姥家,說傅家以前是村裏最大的戶,攢有若幹“黃白”之物……

本來“農會清算小組”實地調查了解情況後,隻叫舅舅們把地交上去,等待重新分配,也沒打算對姥姥家再進一步“清算”。

可聽到這個雇工來農會裏一嚷嚷,又覺得傅家——這個曾經的大戶,也許真的是有“貨”不交。

恐怕是聽到風聲早已將“浮財”藏匿好了。

他們家如今擺出一副“家財散盡”的樣子,是不是有預謀的“裝”窮,故意躲避農會的清洗?

再加上本村對傅家“知根知底”的尚田立,一個勁兒地在邊兒上“煽風點火”。因此就決定:若是姥姥和舅舅們不思悔改,繼續拒不上交“浮財”的話,就要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

尚田立,此人以前是村裏掛號的地痞無賴,姥爺去世以後沒少騷擾過二娘周氏,多次被舅舅們抓住,狠狠揍過。為此,尚田立與傅家結下了“不解之仇”。

如今不知他用了什麼手段,竟鑽營到農會裏去了。

尚田立小人得誌,就處處擠兌姥姥家。

先是提議給姥姥家劃成資本家,原因是姥爺在青島開過鋪子,農會裏沒通過;他又接著提議給姥姥家劃成地主,原因是姥姥家曾經擁有一百多畝良田,家人都不幹活,全靠雇工,多少年來,一直靠剝削窮人生活。

妗子們一看形勢不妙,都馴順地聽從了姥姥的安排,跟家裏“斷絕”了關係:帶著孩子們,各回各的娘家了……

聽說農會詢問的手段很多,尤其是那個叫尚田立的積極分子,更是花樣百出。

麵對尚田立不擇手段的打擊報複,從沒吃過苦頭的姥姥和舅舅們實在不堪忍受。

在尚田立的“瘋狂”麵前,姥姥精神幾近崩潰,她受不住了,幾次想走“絕路”,又擔心“自絕”於政府,牽連到舅舅們,勢必會加重對他們的處罰……

她左右為難,每日裏神思恍惚。

後來,竟然發展到天天晚上都能聽到丈夫來“叫”他們一家過去“團圓”……

她狠狠心,一咬牙,神思恍惚之際,就偷偷在稀粥鍋裏下了大量的耗子藥。

餓極了的舅舅們不明就裏,“出溜出溜”地,每人喝了兩三碗。

隻有二舅舅傅西嗓子眼兒淺,喝了兩口藥粥之後,感覺味兒太衝,實在難以下咽,就拒絕了母親“再喝點兒”的殷殷好意,忍著饑餓睡覺去了。

兩天後,等他醒過來的時候,五口家,就隻剩他一個人還有生命跡象了。

該慶幸的是,他變傻了!再也沒有“精神”上的痛苦了:因為農會的尚田立再也不來找他盤問“家裏的浮財轉移到哪裏去了”這種問題了……

聽說那個舉報他們的雇工酒醒後,後悔不迭。

他趕緊找到舊東家懺悔了此事,姥姥也才有了一點兒時間,得以從容安置好了家中的女眷和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