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交友(1 / 2)

“蘭蘭和花花,一起過‘家家’。你燒鍋,我掌勺,剩下妹妹去抱草。弟弟一旁不幹了,吵著也要下水餃……”

在農村,差不多每一個孩子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小孩子們善於模仿更樂於模仿。他們模仿大人的語言、語氣、舉手、抬足……模仿這兒,模仿那兒,可最叫他們過癮兒的,恐怕還要數全方位模仿大人們的家庭生活了!於是孩童遊戲裏就多出了“過家家”這個經久不衰的項目。

三、五、七個孩子,甚至兩個孩子即可組織進行一次簡單而有趣的“過家家”。參與遊戲的孩子一本正經,煞有介事地模擬他們眼裏大人們的家庭生活。現在回想一下“過家家”遊戲中孩子們那嚴肅、認真的樣子,確實令人忍俊不禁。

孩子們看上去不像在進行“過家家”遊戲,更像一群可愛的小演員在村裏莊外的“舞台”上“公演”。

天真好學的孩子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男孩子扮演威猛剛強、聲色俱厲的“爹”;女孩子擔任溫存體貼、慈愛辛勤的“娘”;再小一點的孩子出演“爹娘”的“孩子”;撈不著參加劇中人物演出的孩子們就充當無私的“觀眾”。這些孩子們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同時還要出演“群眾演員”一角兒。當然,對他們來說,觀眾也許是多餘的……

仔細想來,其實,村莊小孩子們的“過家家”遊戲,也是一種特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呢……

喚弟之前和東酉家村的孩子們玩“過家家”遊戲時,不光上演溫馨的“室內劇”,也曾興致勃勃地模擬過身邊大人們耕種田地,收割莊稼的勞動場景。如今看來,姑姑和叔叔家那種類似小打小鬧的收種模式,與康莊農場大開大合的半機械化生產場麵一比,簡直就是他們當年的“過家家”了。

農場翻地和播種都用拉著一長排犁鏟或離心式撒播機的50拖拉機,犁鏟不用人為控製深淺、間距,一翻一大片,效果又快又好。離心式撒播機播幅達10米左右,它撒出的種子或肥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沿切線方向播出,在所播地塊上將它們均勻植入黑土。

收獲莊稼先是用前麵章節提到的機械收割機和大型脫粒機,轉年即改用了聯合收割機。收割機和脫粒機這些器械,工作起來又快又省力,比之叔叔和姑姑家的人工收、播可要好多了!農場後來投入的聯合收割機就更好了,它能夠把收割和脫粒二者結合在一起,一舉完成“收”與“脫”。節省農場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更是大大減輕了收獲者的勞動強度。

“枯蟬響林傳秋至,夏末炎炎日景長。”

康莊農場熱火朝天的“夏種”結束後,離家半年多的新就業職工就紛紛請假回老家探親,傷愈的母親蔡曉也在其列。

夏末秋將來之際,爹爹文龍用自行車一前一後載著喚弟和蔡曉,將母女二人送回了喚弟的姥姥家。

如今,爹爹已經承包了農場的“建築隊”,最近正領著十多個孔武有力的臨時工給場裏開挖水渠呢。所以,他把妻女送下,吃了午飯就立馬返回了。

姥爺這幾天情緒格外低落,因為姥姥身體日漸糟糕,已經連續臥床三天沒起來了。

母親進門就忙著照顧姥姥,沒心思管理喚弟,隻叫她吃飽了外頭玩去。

姥爺的老家是離此十八裏地的斜溝崖村,姥姥的娘家是隔著姥爺家十二裏的宋家營子。因為姥爺在城裏的文化館找了一份工作,所以姥姥跟著他搬到舉目無親的膠州城裏定居下來了。以前,喚弟每回走姥姥家都是小舅舅陪伴著玩耍。如今,小舅舅已經被縣重點高中錄取,正在忙著預習新功課,也顧不上自己這個小外甥了。這一弄,小喚弟犯了愁:母親叫俺吃飽了外頭玩去,可這兒人生地不熟的,找誰玩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