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弟的二次手術費用已經繳納完畢,醫生們的手術方案也經過數度推敲最後確定了下來。
蔡曉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把實情告訴女兒。
那天早上,重重憂愁縈繞心懷的蔡曉,一手提保溫桶,一手拿著兩份她精心挑選的報紙,剛上樓梯口就開始活動麵部肌肉,走到病房外,她又佇立了一霎兒,才翹起嘴角,做出一臉高興的樣子,微笑著輕輕推開了病房門。
入目處就見同生於膠州的鄰居——歐陽兄弟端坐在窗前,為躺在床上閉目養神的喚弟朗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中的一段對話。
歐陽的普通話發音非常標準,蔡曉尚在門外醞釀表情時,入耳幾句就讚許不已。
他吐字清晰,音域寬廣,音色隨著人物的變化而變化。學男聲時,平和穩重;扮女聲時,明亮清脆。頓句合宜,氣息運用水準也很高。男聲幾乎可以媲美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播音員羅京;女聲可與抑揚頓挫的“小鋼炮”——邢質斌一較高下。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你會覺得屋裏同時有好幾個年齡段的男女在分角色朗讀。
難怪他口技學得那麼快呢,感情人家先天條件就優越於一般人啊!這要擱在大清順治年間,這個歐陽也許會被林嗣環發掘出來,一高興,也為他整一篇膾炙人口的《口技》散文,入選張潮的筆記《虞初新誌·秋聲詩自序》,亦未可知呢!
蔡曉的到來打斷了歐陽聲情並茂的朗誦,他站起來,咧嘴一笑:“姐,你來了!”
“哦,陽陽,又辛苦了你一夜。喚弟昨晚的情況怎麼樣?”蔡曉過來,把保溫杯遞給伸手來接的歐陽,放下報紙,看了看聞聲睜開眼睛的閨女。
喚弟不等歐陽搭話,就搶著說:“娘!我好多了,夜裏隻有後腰和頭還隱隱作痛,不過俺沒打止疼針,忍了忍,就靠過來了。”她隨手撿起母親放在她被單子上的舊報紙,看了看日期,好奇地問,“娘,這報都是好幾年前的了,早過時了。你拿它來幹嘛?”
蔡曉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說:“你自己看嘛!”
喚弟看了看頭版頭條,烏黑的大字醒目地寫著: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誌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主席、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下麵一一列舉了各領導人給張海迪的題詞,最上麵是軍委鄧主席親筆題寫的,“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接下來就是關於張海迪的個人生平介紹: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山東文登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
五歲時,她不幸患上了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就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無法上學,她就躺在病床上,通過鏡子反射來看書。以驚人的毅力,在家中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
十歲時,她跟著父母到了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
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
她發現村裏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