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兄弟陪床(1 / 2)

且說歐陽在蔡曉的默許下,刻意隱瞞了曹森的病情,被蒙在鼓裏的喚弟亦不明“土匪”的真實心意,沒有深入調查就單方麵給他扣上了一頂負心的“大帽子”,因此賭氣沒有去探望曾經的患難兄弟加心上人。

正月初三,曹森一行向東向南去了青島。同一日,喚弟也在歐陽的陪護下,向北向西回了首都的博愛醫院。兩個之前大有可能重歸於好的戀人,因病相背而馳,漸行漸遠,終至天各一方。

花開兩朵,單表一枝。

曹森轉院後,馬上進行了血常規、尿常規的化驗,結果出來後,醫生指著化驗單上的數據對他的家人說:“看,正常人的血小板總數指標是100——300,他就剩13了;尿蛋白還3個‘+’,我現在高度懷疑他得的是出血熱,過會兒再讓檢驗科查查出血熱抗體就能確診了。我跟你們說啊,這種病的病情非常凶險,並且惡化的進程相當快,稍一耽誤就會出人命的。來,這份兒是病危通知書,請家屬先在上麵簽個字……”

醫生的一番話嚇癱了薛白,嚇哭了秀娟,也嚇傻了曹森的爹。

小曹軍白著臉上前,顫顫巍巍地在病危通知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等出血熱抗體結果出來,誠如接診醫生所言,曹森得的確實就是當時病死率極高的出血熱。秀娟與薛白含著眼淚,膽戰心驚地陪著曹森住進了浮山灣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1醫院。這家醫院口碑挺好,是一所讓百姓放心的部隊醫院。

一邊是病重的兒子,一邊是需要他近身伺候的年邁雙親,小曹軍此刻是兩頭掛念。心慌意亂地安置好曹森以後,他又趕緊去了他父母所在的山大醫院(現在叫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山大醫院座落在江蘇路上,同位於市南區的401醫院相隔約十幾裏地。

曹軍一直不放心林木兩兄弟,等他穿越山東路和延安路匆匆趕到時,果然不見了那二人。

“軍兒,快,憋死我了,媽要大便!”一進病房,曹軍的媽媽就苦著臉吩咐兒子。

曹軍趕緊拖出床底的坐便器,塞到母親的屁股底下。又急急跑到另一個床位邊給同樣掛著點滴的父親拿尿壺。

給父母解決了生理問題之後,他才問母親:“林子和木子哪去了?”

當時醫院還沒有解決遲發性腦病的高壓氧治療項目,因此曹軍母親一氧化碳中毒以來並發的耳鳴症一直困擾著她。身體的不適加上對兒子的不滿,使她特別易怒。

聽兒子問起孫子,她忍不住捶著胸膛罵:“我跟你爸命不好呀,一生病,兒女不見麵,孫子也跑了!”

“跑了?跑哪去了?”

老太太怒瞪兒子一眼:“多半天了,連個鬼影子也沒見到。你問我,我問誰啊?”

曹軍爸嗬斥老伴:“別沒事找事了!倆孫子不常來青島,對這兒的路肯定不熟,還是讓軍兒快去找找孩子們吧!”

由於妻子的幹涉,自己的這兩個皮小子很少來青島看他們的爺爺奶奶。祖籍青島的曹軍估計,他倆多半是出去玩找不到回來的路了。

青島市地處丘陵地帶,多數街道都是就地取材,順勢而建。除了正南正北的“青島路”,市區內再也找不到幾條經緯分明的直路了。正是這種斜列八掛的路造就了很多不分東西南北的青島人。

曹軍擔心兩個孩子要是像在老家高密那樣,單憑辨別東西南北去找路恐怕就要遇上麻煩了。

青島市的路多半用就地取材的花崗岩,順自然山勢鋪設而成,故少有平坦筆直的。在這兒,馬牙石路(鋪路所用的花崗岩上闊下窄成馬牙狀)、搓板路(鋪路所用的岩石板形似搓板)隨處可見。

告訴大夥一點兒,請朋友們務必要牢記,那就是千萬不要對青島道路的“彎”不以為然,要不你會吃大虧的哦!因為彎彎曲曲正是青島道路的一大特色。

外地人第一次來青島,要麼進不來,要麼進來了出不去。究其原因,就是彎道所致。

最著名的一條彎路,青島本地人叫它“波螺肉子”。因為此路坡陡彎道多,螺旋而上,形狀像極了海邊岩石上生長的波螺(小海螺)的肉,再加上青島方言裏,“肉”和“油”不分,所以,久而久之,這條路便被當地人叫成了“波螺油子”。

泰山上有十八盤,“波螺油子”有九道彎。此花崗岩路自西向東共有九處拐彎,是青島最曲折的一條路。它最為精彩的是地勢落差最大的蘇州路至熱河路地段,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波螺油子”。這段路麵寬度在4到5米之間,長度在500米左右,其中一個拐彎處的彎接近了360°,再加上近十米的上下落差,便形成了上坡的人看著下坡的人在腳下行走的奇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