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看(1 / 1)

“堆、堆、堆……”土蚱蚱又開始叫了。終於送走了熱死人的暑日,天一下子變得涼快了。

九月一號兒子就要外出求學了,俺就想趁他飛走前領他回老家看看,讓他將來不管到了哪兒,也不能忘了,他的根兒永遠在溝頭村。

其實,俺也是老早就想吃俺們老家特有的那些好東西了。想想煮得冒油的大地瓜、帶噶紮的黃餅子,再就著嘎嘣脆的醃蘿卜條子。哦,若是再來碗撒上紅辣椒的小豆腐就更加完美了。

一大早,俺就給老家的大伯哥哥撥了個電話,然後就和兒子起程了。

昔我往矣,雜草密密;今我來歸,楊柳依依。沿途的馬路邊上,去年剛植下的柳樹苗已經成材了,枝條垂地,夾道婀娜。

到老家的路途並不遠,也就30分鍾的車程。經過掛滿紅蘋果的果園子,不一會兒,俺娘倆就遠遠地望見家鄉的莊稼地了。

馬路邊的柳樹枝頭挑出一個藍色鑲白邊的大路標,我右腳徐徐踩下刹車,慢慢向左轉動方向盤,車子順從地下了大公路,愉快地拐進了高高的青紗帳。一條筆直的水泥小路在米其林車輪下雀躍地輕歎著,兩旁的棒子棵棵抱著胖娃娃,秋風拂來,它們就微笑著給我們點頭致意。

路前方200米處的路南邊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行至村中心路的路口頭上,我右轉了一把方向盤,到家了!俺把車停在村路邊上,熄火,下車。

三對兒哥嫂早早地就在門口等著俺們了。

俺四下裏望了望,村裏過去的小趴趴屋全變成了青磚到頂、瓷磚鑲麵,寬敞明亮的大瓦房。

晌午是在俺大伯哥家吃的飯,大嫂清燉了一隻小公雞;炒了一盤笨雞蛋;煮了地瓜、花生和七八瓣嫩玉米還貼了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黃餅子。

大哥笑嗬嗬地一盤盤往炕桌子上端。我和兒子隻管放開肚腹大朵快頤。

後晌飯改在二伯哥家吃,我一邊吃一邊聽哥嫂們笑談,他們大講包產到戶後,莊戶人的日子一下兒就好了。自古以來種地的都要納稅交皇糧,可現在農民種地,政府不光免稅,還有各種補貼。

能言善道的三嫂說:“上頭對俺們農民那是真好。就連家裏要買個拖拉機、麵包車啥的政府還給補貼錢,擱早日來,俺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二哥終於端上來一瓷缽青菜小豆腐,上麵還撒上了火紅的剁辣椒。他放下石磨火燒,樂嗬嗬地說:“現在農村的日子那是真滋潤,俺就是不明白了,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待在鄉下種地呢?”

二嫂白了他一眼兒:“ 那還用問,肯定是城裏比鄉下更好唄!農村的生活好了是一回事,但沒有在城裏見到的世麵大啊!”

我看看埋頭吃豆腐的兒子,暗道:“希望兒子是個另類,別到時候飛遠了,就不記得根兒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