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6章 轉產的風波(1 / 2)

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購販子,瘋狂進入臥龍村,就連臥龍村周邊的村莊也不放過,每斤地裏皮,更是炒到了2萬元,就是這樣,很多有地裏皮的人家,也是不賣。同時,臥龍村的地裏皮生態,也遭到了瘋狂的破壞。

王濤也預感到了,有些村民開始質疑王濤,不斷的追問,王濤的臥龍公司是不是賺取了極高的差價。王濤當然不敢承認,要是承認,就會被村民唾液淹死的。而王濤更是拿出了當年的合同,村民才肯罷休。王濤度過了危險的一關,沒有被村民發現。不過,更為熱鬧的事情來了。

首先是省菌種研究所,駐紮在臥龍村,說是為了研究臥龍村的地裏風貌,其實是提取臥龍村的土壤標本,開始研究地裏皮的菌種。果然,沒過多久,省菌種研究所就來人推銷,說已經攻克了地裏皮的菌種難關,開始想村民兜售菌種。

菌種自然不是免費的,一畝地的菌種,盡然高達4000元,村民們還是趨之若鶩,紛紛購買。因為按照今年的行情,明年要是再來一次,每畝的產值就是50萬。臥龍村人少地多,人均3目的,四口之家就是12畝,按照每畝50萬元,就能收入600萬。

馬克思說過,能有10%的利潤,商人就能趨之若鶩,能有30%的利潤,商人就能瘋狂,若是有100%的利潤,商人就會喪失人性。這話一點都不假,巨大的願景利潤,瘋狂的刺激著臥龍村的人,就連臥龍村周邊的人都帶動起來了。

這裏麵,獲取利潤的就是那些賣菌種的人,臥龍村加上周邊的土壤適合地裏皮生長的,就有上萬畝,每畝4000元,就是4000萬元,可是讓菌種公司的人賣了一個好價錢,隻有王濤頭腦很是清醒。

全國這麼大,不一定隻是臥龍村適合地裏皮的生長,不用多了,全國就是出現10萬畝,就會造成產品積壓,到時候,連1塊錢都不值,村民就虧血本無歸,可是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人們已經瘋狂了,不是一個王濤能阻擋的了的。

還有一個人跟王濤一樣,有著清醒的頭腦,那就是黃有財,見王濤上了城市台,怕王濤被巨大的利潤衝昏了頭腦,就給王濤來了電話。“王濤,首先是恭喜你啊,你出名了,可是,我還要告訴你,地裏皮就不要再種了,上了城市台的東西,立刻就會在全國展開,明年的鐵線耳絕對不會超過一塊錢一斤”。

“謝謝黃哥,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不會犯錯誤,倒是你,收購了60萬斤的鐵線耳,不會積壓吧?”,王濤也很關心黃有財,畢竟給了自己一個高價,黃有財顯然是賺了錢:“這件事,多虧了你上了城市台了,我最後的10萬斤,竟然賣出了1萬元的高價,獲利甚大啊,嗬嗬,改天請你吃飯”。

王濤不禁無語了,自己賺了2.7個億就興高采烈了,人家黃有財,最後的10萬斤就賺了10個億,加上前麵的50萬斤,最少就是5個億,我的乖乖。王濤心中有些不平衡了。自己幸辛苦苦種植了半年多,還受了不少的委屈,也不過賺了2個多億而已,看看人家輕鬆的就賺了15億啊。

過了幾天,更加離奇的事情不斷出現,臥龍村裏來自全國取經的人很是不少,每天都有上萬人,從四麵八方趕來,有點是來取經的,有的是來挖去土壤標本的,還有的是來買菌種的。最頭疼的就是來自省內外的各種政府的考察團。

這件事,縣裏很重視,吳書記親自組織了領導小組,自任組長,專門接待各自的考察團,因此,吳書記也上了報紙,還是國家的重要媒體,雖然不是城市台,也夠吳書記自豪的了。縣裏因此還撥出了專項資金,並借機想省裏伸手要錢。

可是,臥龍村就沒有這樣好的事情了,雖然縣裏撥下來了50萬的招待資金,還不如不撥,這樣一來,各個鎮機關來取經,就名正言順的吃喝了。50萬元很快就花光了,倒是富裕了村裏的小賣部。因為取經的多了,臥龍村一下子冒出了幾十家小賣部,並有繼續增多的趨勢。

就是餐館也有了十幾家,王濤記得,自己剛剛開的時候,村裏隻有一家小賣部,兼賣一些熟食,現在好了,臥龍村村裏一下子冒出十幾家飯館,還天天門庭若市,村裏人高興了,王濤可就愁懷了。

縣上撥來的50萬元,已經花光,村裏的錢又不敢動,隻好再跟王小強商議,再拿出100萬來做招待費。王小強也沒有辦法,隻好聽王濤的,總不能讓王濤一個人出錢,自己說什麼也而是副總。

不過,王小強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原來的六菜一湯,改為四菜一湯,再到後來的一菜一湯,這100萬元,也不夠花的,王濤也不好在讓王小強出錢,自己也夠了,最後就不管了,幹錯就不在村委辦公,要是參觀考察團來,就自己想辦法,一律不接待。雖然王濤受到了縣委的批評,王濤也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出,根本就不往心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