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的這個做法自然是虎口奪食,鎮農信社的主任就眼紅了。沒有想到,窮的掉渣的臥龍村竟然發展成這樣,隻有不到一年的時間,簡直就是眼花繚亂。農信社的主人也沒有反應過來。
雖然,王濤當初也跟農信社的主任打過交道,並提出了貸款申請,無奈,農信社的主人隻答應給王濤100萬,還是要拿未建成的水廠做抵押。這就引起了王濤極大的反感。盡管水廠也是有限公司,就算是破產了,王濤的其他公司也不收牽連,但王濤骨子裏不喜歡這樣的模式,就改向建行求助。
建行的領導慧眼識珠,給予了王濤一個億的信用額度,解決了王濤繼急需的資金,王濤不能不回知恩圖報,就把所有的賬號都放在了建行。當然,這也是建行的條件之一。不管怎麼說,王濤成功了,建行也成功的,這是雙贏的局麵。
現在,農信社就要來摘桃子了。青龍鎮農信社的主任,級別太小,知道自己說話沒有分量,隻能把問題向上反映。問題就到了縣聯社,縣聯社的老總王韜,就詢問了具體的情況,在得知臥龍公司,每年的存款餘額在七八億之後,就大驚失色,一方麵責怪青龍鎮的主任不及時上報,致使農信社錯失了良機,一方麵就開始自己的反攻。
王韜的第一反應就是向縣人行投訴,說建行違背了當初的契約,進入了自己的地盤,人行自是不予理睬,因為建行在臥龍村建立分理處,就必須經過人行的批準,沒有人行的批準,建行的分理處就是違法的,這是一個常識。
人行既然批準了建行的請求,就不能同意縣聯社的投訴,隻是簡單說了一句,這是公平競爭,縣聯社的王韜,見投訴不行,就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步。在以前,鎮農信社是給每一戶村民發放了存折的,也有的換成了銀行卡,隻是,每一個鄉鎮,隻是在鄉鎮的所在地有存取款機構,在村裏是沒有的。村民要想用錢,隻能跟村裏的信貸代理員聯係,或許暫時緩解困難。
一般說來,一萬之下的用款,村裏的信貸員就能解決,可是要使用一萬元之上的資金,就必須去鎮裏的信用社取款了。說實在的,這樣很是不方便。還有一個不方便是:現在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推出了網上銀行,隻要跟支付寶,或者微信綁定,就能實現無現金支付,可是農村信用社,就沒有這樣的功能,也是村民不方便的原因之一。
但信用社也有殺手鐧,那就是政府的撥款,救濟款,補貼款,都是農信社發放的,一個村民要是沒有在農信社辦理賬戶,這些錢是不能領取的,這就綁定了所有的村民,即便是那些比較富裕的村莊,每家也都有一個存折,都是農信社的賬號。王韜就命令青龍鎮的農信社主人,從這上麵做文章。
青龍鎮的農信社人員,就出動了十幾個人,對臥龍村進行了拉網式的行動,進入每一家村民之中,進行勸說,期望把存款回流。這個行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臥龍村隻有少數幾個富裕戶,絕大多數的存款都在5000元之下,簡直就是杯水車薪,農信社到頭來,還是白忙活。
到來後來才明白,臥龍村真正的大戶是臥龍公司,就是王濤的下屬4個公司。一個是伏龍縣臥龍自來水有限公司,一個是伏龍縣臥龍純淨水有限公司,一個是伏龍縣臥龍醬菜有限公司,一個是伏龍縣臥龍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最後一個是總公司,也是王濤自己的公司,也是最有經濟實力的公司。
農信社要想獲取臥龍公司的存款,就不能越過王濤這一關,青龍鎮農信社的主任就傻眼了。當初自己沒有貸款給王濤,現在想讓王濤存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獲得王濤公司的存款,就要得到王濤的認可。
縣聯社的王韜得之縣建行給予臥龍公司的征信額度是10個億,就讓青龍鎮的主任對王濤說,縣聯社給予同樣的額度,隻要王濤同意存款,農信社甚至派人入住王濤的每一個公司,幫助臥龍公司處理所有的銀行業務往來。
但王濤不為所動,王韜就沒有了辦法。隻是不死心,經過多方探知,王濤跟臨山市的財政局局長有些關聯,因為以前,臨山市財政局曾經撥款給臥龍村,這也不是秘密。王韜就讓臨山市聯社的老總,找到了市財政局局長黃有財。
黃有財在得知情況之後,也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因為,黃有財知道王濤的脾氣,也知道王濤跟縣建行的關係,自己不好插手,反而勸說市聯社的人,不如靜觀其變,隻要日後有機會,就能獲得機遇。
王韜的有一個計劃落空,不由得心生邪念,便在一個跟G行行長喝酒的時候,給G行的行長灌了一個迷魂湯,挑動G行跟建行競爭。於是臥龍村又出現了一幕,又出現了一個銀行分理處,不過不是農信社的,是G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