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誌生低聲道:“首輔大人指的是皇上?”
晉麒看了一眼邱誌生道:“皇上遲遲不立乾澤為太子,邱大人的心中就沒有一點想法嗎?”
邱誌生道:“首輔大人早已胸有成竹,下官隻需跟在首輔大人身邊做好份內的事情便已足夠。而且下官從左副統領那裏得知消息,前幾日祁雲山與張元二人進禦書房與皇上秘商,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想必沒幾日皇上便會下旨。首輔大人所想之事,必能如願以償!”
晉麒看著邱誌生道:“你的消息倒是靈通,左風卻未曾將這樣的話告知於我過。”
邱誌生道:“因皇上命我為李將軍準備糧草,所以今日下官去了一趟禦書房。在經過左風身邊的時候,他偷偷塞了一行字給下官,讓下官來向首輔大人稟報。”
邱誌生說罷,將一張卷成卷的紙遞到晉麒手中,晉麒接過,細細看過,果是左風的筆跡,他的臉上浮起笑來。
邱誌生道:“恭喜首輔大人,不管怎麼樣,皇上總是要處處聽首輔大人您的。”
晉麒道:“你明日去見李致的時候,問問他楊海英此人如何。我記得楊海英似乎與祁雲山之間有些淵源,若真是如此,我們當要小心提防才是。”
邱誌生立即應允後便從晉府出來。
自朝堂之上,命李致為清遠大將軍的聖旨即刻便下發了下去,那明升暗調的旨令著實讓李致等人有些措手不及,五千騎兵要清點,而且還要安排其他駐邊大軍之事。同時又要準備十萬大軍的糧草,一時之間,李致根本抽不出任何時間去見上一見晉侯爺。
何況大將出征之前私見朝中大臣是為大忌,晉麒自然也尋不得機會。
倒是作為兵部尚書的邱誌生,因要為其準備糧草及將士的一應行軍打杖的用度,自然少不得與他見了幾次麵。
邱誌生將物資單遞到李致手中道:“李將軍,請過目,一應用度下官已準備妥當,於明日下午時分先大軍出發前往雁州。另外,首輔大人讓下官給李將軍傳達一句話,京中天氣總是陰晴不定,請您務必速戰速決,早日搬師回朝!”
李致此時正看著那盤由泥沙堆起來的地圖,“邱大人,請轉告晉侯爺,我李致別的本事沒有,但帶兵打杖這樣的事,也不比那祁雲山與祁步君弱!何況一個小小的突厥而已,他們糧草不齊,軍心不穩,本將軍自然知道如何應對。少則五個月,多則八九個月,我李致必將大勝搬師回朝!請首輔大人放心就是!”
話雖這麼說,但李致想了想後,還是決定親自手書一封信讓邱誌生帶給晉麒。
如此說了幾句,邱誌生便告辭離去。
從李致軍中出來後,邱誌生立即便進宮去見了陳帝,並將李致寫給晉麒的信展開給陳帝看。
陳帝看後,微微一笑,命肖公公取來藥水,拿起筆在那封寫在綿緞上的幾個字如此處理一番後遞到邱誌生的手中。
邱誌生拿起一看,大呼高明,於是立即便往晉軍侯府而去。
邱誌生一看到晉麒便立即道:“首輔大人,李將軍讓下官帶來了楊海英的消息。”
“說說看,他是不是與祁雲山之間有什麼關係?”
邱誌生點頭道:“沒錯。李將軍告訴下官,那楊海英雖說是祁雲山的舊部,卻極看不慣祁雲山的迂腐,而且早年也因楊海英與他意見不合,鬧得不歡而散,故然早早地暗中投靠了李致,也從原來他在祁家軍來到了衛統府中。從梁超舉薦他接手衛統府這件事來看,恐怕他們還根本不知道楊海英的立場。”
晉麒疑惑道:“真有此事?邱大人此話當真?”
邱誌生道:“自然當真!李將軍此次走得急,來不及將此消息帶給首輔大人,大人請看,此為李大人親筆書信,另外李將軍府上的管家,下官也帶來了,正在門外侯著,他也能證明下官所言非虛!”
晉麒將信將疑,雖是接過邱誌生手中書信,但滿臉的不信之色油然溢於顏表,隻見書信上隻短短四個字,卻分二行而寫,一行寫著“海英”二字,另一行則寫著“可信”,合在一起便是“海英可信”!
晉麒方看罷手中東西,邱誌生已帶著人來到書房。
此人晉麒自然認得,正是李將軍府上的管家老陳。
晉麒將手中書信遞到老陳手上道:“老陳,你可認得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