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人民如此,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形象可言?
可惜了,直到自己穿越重生,中韓合作也沒有最終的結果,而且也一度陷入了真正的泥潭。
起來也搞笑,近十年以來,盡管有大量的韓國電影人到中國展,但是兩國之間,真正的“合拍片”,缺少的可憐。
近十年以來,真正的的中韓合拍片,其實隻有兩部。
一部是千禧年的由金喜善的《飛舞》,另一部,則是1年的《大明猩》。
其他的電影,不是“人才引進片”,就幹脆直接就是純國產片。
甚至很多人的印象中,合拍片是那種有中方出全資,雇傭韓國導演、演員進行拍攝的“偽合拍”。
真是滑下之大稽。
按照某位中國娛樂圈大佬的理論,合拍片的基本標準,有三條:一:雙方共同創作劇本,故事要與中國有機關聯,當然,這也意味著要在中國取景。
二:中國演員至少占主演的三分之一,換句話,中國演員,最少要是男一、男二、女一、女二其中的一員或多人。
三:由雙方共同投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基本上近十年以來的那些所謂的中韓合拍片之中,將會全都被打上不合格的標準。
要麼是國產片,要麼就是韓國片,反正,是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合拍片”。
這樣一來,無疑就大大的提升了創作的難度。
想要讓金宇飛的計劃盡快完成,顯然難度就直線上升了。
可怎麼辦呢?
雖然政策方麵,不論是韓國,還是中國,都有著扶持,但是他現在的身份,畢竟是韓國人,想要開拓中國市場,的確有些太難了。
開拓韓國市場還是比較容易的,雖然韓國內部對於他國明星的排斥很明顯,但是並不會大張旗鼓的表現出來,可是這一點放到了中國,卻真的就讓所有人感到頭疼了。
在中國,不是沒有那種外國友人名聲鵲起的,比如大山,比如其他。
可是這些人卻和金宇飛的性質不同。
先,人家是西方人,來中國的話,隻要能夠學會一口流利的中文,還是比較吃香的,雖然會有人去酸什麼崇洋媚外,但是不會太多指責,但是他不同。
他現在是韓國國籍,而且外貌上雖然帥氣,但是帥氣又不能當飯吃,而且要帥氣,宋仲基、李敏鎬、金秀賢之流也是不饒多讓,但是這三位,卻沒有一個去參演所謂的中韓合拍片。
原因嘛,也是有多方麵考慮的,不可否認,人家的確是過來隻是拍了一些F廣告之類的東西,並沒有出演任何影視劇的想法,為什麼?
並不是人家沒有接到劇本,事實上,就連在國內火起來的“國民嶽父”以及靠著懷舊電影掀起狂潮的的“老男孩”導演,都紛紛曾經表示過,在手中沒有任何劇本,也沒有任何意向的時候,一張張雪花一般的票子,就砸了過來。
讓人惶恐地同時,也不得不感慨華夏人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