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伴隨著發令員的槍響,運動員們開始了對800項目冠軍的爭奪,周位於第八跑道。
這個項目,十分考驗運動員的體力和耐力,相對來,對於衝刺能力以及爆發力的要求反而不是那麼高。
由於在00米項目上拚得太狠,考慮到自己的體力可能存在問題,這一次,周沒有如以往那般一開始就全力以赴,而是采取了跟隨跑的策略,這樣能多少能節省一些體力,為後程的衝刺做好準備。
可以,這一場800米的決賽,是周參加全運會以來最為保守的一個項目,甚至連他以前不肖使用的跟跑戰術都無奈使用。
前四百米,八名選手基本都沒有拉開距離,六號、四號、一號等三名選手分別領跑。
賽程到600米的時候,八名選手分成了三個梯隊。
其中,周和六號、四號、一號處於第一梯隊,二號和三號位於第二梯隊,七號和五號選手位於第三梯隊。
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距離在十米左右,第二梯隊距離第三梯隊也差不多是同樣的距離。
“從目前場上的形勢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獎牌乃至於金牌將在第一梯隊的四名選手中誕生。”
劉大紅根據場上的形式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如果周沒有在二百米項目上消耗太多體力的話,我認為他應該是800米項目最大的奪冠熱門,但在經曆了00米項目的逆境奪冠後,周還能否在最後關頭具備足夠的衝刺能力?
除了周,一號選手王文山也是奪冠的熱門人選,他曾在上屆全運會奪得該項目的金牌,並曾在去年的世錦賽上殺入八強,創造了我國選手在800米項目上的最佳戰績。”
在解中,劉大紅將奪冠熱門鎖定在了周和一號選手王文山身上。
“張指導,你覺得在800米這個項目上,誰奪冠的可能性最大?”
觀眾席上,王寧向張宏偉請教。
“王文山和周誰能在最後的衝刺中占據優勢,誰就能奪冠,處於第一梯隊的其它兩位選手已經後勁不足,很快就能被拉開。”
張宏偉也得出了和劉大紅相似的結論。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教練,張宏偉從選手的一些細微表現上,就大體能判斷出其當下的狀態。
“是啊,如果沒有周的強勢崛起,我覺得王文山在800米項目上奪冠基本沒有懸念,但有了周,一切就不好了,即便周在二百米項目上消耗很大,也會是王文山的勁敵。”
王寧讚同的點頭道。
在兩個人的談論中,場上局勢的確如張宏偉所判斷的那樣,六號和四號選手逐漸被周和王文山拉開了距離,而且距離還在持續擴大,看樣子,已經基本沒有了追趕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