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之下,爺爺拜在一個風水術士的門下,當時爺爺僅十八歲,且非常聰穎。
師傅便把一身風水堪輿之學傳授給了他。
但迫於當時政局動蕩,雖是一身絕學但也無用武之地。
待到師傅駕鶴西去,爺爺便收拾衣服行囊歸園田來,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歸園田居以後,家中人口倍增,眼下是上有父母二老,下有妻兒三個,為生活所迫,不得不終日奔波於市井田園之中。
家中幾畝薄田,完全靠妻兒父母勞作,隻有農忙之時偶爾回家搭上把手,自己則是終日泡在街邊路口,以販賣食魚來補貼家用。
怎料得雖是終日忙忙碌碌,但政府苛捐雜稅繁重,真正落到自己口袋裏也是寥寥無幾。
這日,正是中國傳統節日,“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的前一天。
雖然當時政局動蕩,民不聊生,但百姓對中國傳統節日,還是歡喜甚之,家家備足美食,水果、月餅,準備通過這一傳統節日來發泄自己內心壓抑許久的痛楚。
街中明顯不同於往日,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各種瓜果蔬菜銷量大增。
眼看街中食魚已經到了欲求則無的地步,爺爺不願錯過如此好的商機,便決定連夜撐船入河打撈。
於是早早收拾了攤位準備回家。
街邊賣友見爺爺這麼早就收拾了攤子,不禁打趣道
“侯爺,這麼早就收拾攤子,出來一天想媳婦了吧?”
爺爺自是笑嗬嗬的應承著,
“是啊,這一天不見你嫂子,心裏怪難受的,這不,早點回家看看去”。
說完逗得街邊人群都哈哈大笑起來。
像這樣的場景在這路邊一天不知道要在多少人的身上發生。
處於亂世,人人心中盡是苦悶,偶爾開上一兩句玩笑,也算是對生活的一種宣泄吧,緩和一下自己的心情嘛。
幾個賣友還在那裏對著爺爺的背影打趣兒著什麼。
爺爺心中有事自是不理,徑直向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中,奶奶已經把晚飯準備好了,招呼爺爺過來吃飯,爺爺卻好像沒有聽見一般,隻是自顧自得向後院走去。
爺爺當時心中有事,也許是沒有聽見,也許是聽見了沒來得及回答,這我就無從知曉了。
氣的奶奶又扯著嗓子喊了幾遍,也不見爺爺坐到飯桌前,不禁有些惱意但卻沒有表現出來,畢竟飯桌前還坐著自己公公婆婆呢不是?
於是快步走到後院見爺爺蹲在一個盛雜物的小棚子門口搗鼓著什麼,奶奶上前這才看清楚,原來是正在收拾捕魚的東西,張嘴問道
“他爸你咋還不過來吃飯?老是鼓搗漁網船槳幹啥?難道你晚上想、、、?”
爺爺聞言頭也沒回的說道:“他媽,你不知道今天市場上的魚都賣瘋了,我準備連夜入河打撈些,多賺點錢也好讓咱們家過個好節”
奶奶聞言臉上漏有難色有些擔心的說道:“他爸,機會雖好,但晚上打撈恐怕、、、”奶奶說了一半欲言又止,好像有些事情不好說出來。
爺爺自然知道奶奶後邊要說什麼,於是打斷道:“哎、、他媽你不必擔心,我跟了師傅這麼多年,小小精怪我還是能應付一二的”
雖然村中村民不知道爺爺這一身風水堪輿之術,但是爺爺早在結婚當晚洞房花燭之時就把自己的老底全盤托出。
奶奶聞言也沒再說些什麼,隻是上前幫忙一起收拾了起來。
不大一會的功夫,工具收拾得當,奶奶去前院倒了一盆洗臉水端了過來,叫過爺爺把手洗幹淨,便去叫還在街邊瘋跑的孩子們吃飯。
待到把孩子叫到飯桌旁邊,兩位老人(我的太爺,太奶)已經坐到桌前等候了。爺爺這才從後院走來,手中的抹布還在擦著臉。見家中人員到齊,就準備坐到桌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