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闊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個兒子,蒙古族。1225年成吉思汗任命他管理也兒的石河,今天的額爾齊斯河的上遊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爾朵,首府於也迷裏城,今天的新疆額敏縣。在1229年的庫裏爾台大會中被推舉為繼任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在任內繼續父親的遺誌擴張領土,主要是繼續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完全征服中亞和華北。在位十二年。窩闊台繼承汗位以後,製定和頒布了許多新法令,比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政治體製更加健全,朝廷的威嚴更加崇高。窩闊台還遵照成吉思汗的遺誌,把征服下來的西域地域,封賞給察合台管理,命令他就在那裏坐鎮,進行統治。窩闊台這時對西域並沒有什麼擔憂的了,就集中精力考慮攻打金國的事。這時剛好金國派遣使臣前來,對成吉思汗的去世表示吊唁,還向蒙古贈送了許多祭祀的物品,窩闊台汗對金國派來使臣說:“你們的國王很久不都不來歸順和投降,今天我的父親雖然去世了,但是他懷著征服世界的雄心,我們將永遠牢記著。我正在準備對你們的國家興師問罪,一點微不足道的祭祀禮物又算得了什麼?”這時金國剛剛建立,派遣使臣前去吊唁和贈送祭祀禮物,也是禮尚往來,理所應當的,窩闊台汗卻強詞奪理,尋找滅亡金國的借口。窩闊台汗立即命令退回金國的使臣帶來的祭祀禮物,放還金國的使臣。這時金國皇帝珣已經去世,他的兒子守緒繼承了皇位,得到使臣回報的消息,難免心懷恐懼,無可奈何。又派遣使臣向蒙古攜帶著黃金和布帛,到蒙古去祝賀新大汗即位。窩闊台汗還是不給麵子,沒有受金國的禮物。金國使臣離去後,窩闊台汗就召集各位王公大臣共同商議,決定征討金國的方案。1230年,窩闊台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金朝。1231年召開官山會議,在今天的內蒙古九十九泉,決定兵分三路進攻金。三年內占領陝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帶。過去成吉思汗在世的時候,連年對外出征,在戰爭中所搶掠到的財物,都全部立即分配給各個部落,這樣中央政府並沒有戰略儲存和積蓄。蒙古的各位將領,過去都認為在戰爭用搶劫的人口毫無用處,不如全部處死,還可以取得血液和油脂,灌溉草原上的草木,作為牧場放牧牲畜。隻有耶律楚材不這樣認為,提出了新的政治主張,這時因為討伐金國的方案已經決定,耶律楚材就提出了建立十個稅收機構的主張,提請窩闊台汗批準執行,把所征收的稅收作為軍餉使用,每個稅收機構設置副職稅收專員兩人,全部由當地人擔任。耶律楚材提議對加強蒙古國力發揮了巨大作用。耶律楚材又向窩闊台汗推薦周公和孔子的道德理教,他告訴窩闊台汗說,龐大的騎兵軍隊能夠騎在馬背上征服和獲得天下,但是一定不能通過騎兵軍隊那樣的武力治理天下。窩闊台汗非常佩服耶律楚材的見解,於是就元朝蒙古就在原來尚武的風氣之外,逐漸開始崇尚文明和教化,這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窩闊台汗掌握政權後,大力整頓軍隊,大量積蓄儲存軍餉以後,大量飼養戰馬,大量儲存草料,就在他當上大汗的第二年春天,帶領著他的弟弟拖雷,以及拖雷的兒子蒙哥。率領蒙古大軍進入了陝西,接連攻下了六十多所山寨,蒙古大軍逼近鳳翔。金國皇帝派遣官員平章:政事完顏哈達,以及伊喇豐阿拉率領軍隊前去增援,在進軍的途中,聽說蒙古大軍勢力強大,知道自己不是敵人的對手,就停留下來不想進軍。直到金朝皇帝屢次催促進軍的時候,哈達和豐阿拉兩將領還是拖延推諉,不想行動。後來聽說蒙古軍隊分兵攻打潼關,就向皇帝報告說潼關正在被蒙古軍隊攻打,比增援鳳翔更為緊急,不如率軍先救援潼關,然後再去增援鳳翔。金朝皇帝無可奈何,隻得依從了他們的作戰方案。哈達和豐阿拉兩人就率領軍隊趕赴潼關。潼關本來就是天險,易守難攻,況且早就有精銳部隊那裏駐守,是完全可以嚴防死守的,哈達等將領這時,故意避難就易,所以就改變進軍噓,前去支援。這樣就使得鳳翔防守薄弱,非常空虛,死守了兩三個月之後,終於被蒙古大軍攻占陷落,隻有潼關還沒有攻占下來,拖雷親自前去那裏督促軍隊進攻,也沒有攻克下來。拖雷的部下有一個從敵方投降過來的將領李國昌對他說:“金朝遷到汴都將近二十年了,完全憑借著潼關、黃河,靠這些險要的軍事要塞作為天險,我們的軍隊如果從隱秘的道路走出寶雞,繞過漢中,沿著漢江向前進發,直接到達唐鄧,那時再攻汴都就不是困難的事了。”拖雷聽了點了點頭,稱讚他的說得很好,就返回營地把李國昌的計策報告了窩闊台汗,窩闊台汗說:“過去父親死亡時,對我們遺留下了命令,命令我們向南宋繞道,攻下唐鄧,我們現在就派遣使者到宋國,向他們提出繞道的要求,對他們說,你們如果允許我們繞道,進攻金國就方便了。如果宋朝不答應從他們的國土上繞道,再用李國昌的計策也不晚。”於是就命令綽布幹為使者,前往宋國向他們提出繞道的要求。蒙古的使者綽布幹到了淝州,拜見了宋朝的統製官張宣,由於說錯了一句話,就被張宣殺死了。窩闊台汗得到報告,非常氣憤,就命令拖雷率領三萬蒙古騎兵,直接向寶雞進軍,攻占進入了大散關,攻破了鳳州,對洋州進行血腥的屠城,然後出兵武休東南部,圍攻興元軍隊;又派遣另外的將領攻占大安軍路,攻占魚鼈山,在那撤毀老百姓的房屋做成渡河用的筏子,渡過嘉陵江,這樣攻城掠地,直到四川蜀國。蜀地是宋朝管轄地區,宋朝的製置使官桂如淵聽說蒙古大軍到來後就提前逃走了,蒙古大軍在那裏攻占的城寨,共人四百四十多所。拖雷這時還不想與宋朝絕交,就召喚軍隊向東回師,會合後攻占了饒風關,迅速渡過漢江,大那裏進行大肆搶掠後向東而去。告急的報告像雪片一樣,紛紛飛向金國的汴都,金朝皇帝守緒,急急忙召集各位要員商議應對蒙古大軍的辦法。各位要員都說北方的蒙古大軍遠道而來,路途遙遠,行軍時間較長,士兵長途跋涉,必定非常勞累,金朝不如在河南等地的州郡,駐紮軍隊嚴守,另外由汴京等地儲存糧食,以滿足各地的軍糧供應,這樣就使從北方遠道而來的蒙古軍隊,想攻卻無法攻,想戰卻無法戰,把他們拖得軍士喪失鬥誌,糧食無法供應,他們在無法堅持的情況下,隻得率領軍隊撤退而去。這樣看起來像是一條好計策,隻是各地都無法堅守,無法達到戰略目的。金朝皇帝守緒歎息說:“我們向南遷都二十年來,各地的人民,毀壞了各自的田地和住宅,變賣了他們的妻子和和兒女,供養了大量的軍士,隻希望他們能英勇殺敵,抵禦外族的欺淩,保家衛國,換取和平。現在正當敵人到來的時候卻不能與敵軍迎戰,軍隊望風而逃,軍無鬥誌,所向披靡,導致現在京城情況危急,本來也想堅守城市,堅持戰鬥,但是軍隊是如此膽怯,懦弱無能,哪裏能夠保衛我們的國家!現在我必須竭盡全力,必定能夠堅持與敵軍作戰,堅守城市。雖然存亡的命運都是由上天決定,但是隻有這樣堅持抗敵才不負民眾的希望,我的心才少安靜下來!”金國皇帝所說也的確正確,可惜國家已經如此的衰敗,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國破家亡的命運。金國皇帝命令各位將領率領部隊駐紮在襄鄧,催促哈達和豐阿拉兩位將帥,立即率軍回師增援。哈達和豐阿拉快速回師。到了鄧州,另外的將領楊沃衍和禪華善,以及過去被史天澤打敗的武仙,都率軍前來會合。哈達的膽量大,率領各路軍隊進發,駐紮在順陽。後來探聽到蒙古大軍剛剛渡過漢江,他部下的將領想立即前去攔截,為豐阿拉阻止了下來。等到蒙古軍隊渡完了以後,就進軍到禹山,分別根據地理形勢,排列好陣式等待敵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