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滴——”聲音連續響起,這是心跳停止的報警聲音,江主任和梁博知道情況不妙,互相看了一眼,也顧不了現在尷尬的局麵,兩人迅速撤回病床的屏風內。
屏風外的家屬也被突來的滴滴聲嚇到了,又見兩醫生的反應,一直不肯起來的爺爺和媽媽也都站起來,想跟著醫生一起衝進屏風內,又被護士及時攔在了外麵。
此時的家屬也明白目前情況並不是很好,手足無措地立在屏風外麵。整個氛圍突然變得非常緊張,能看到護士們緊張地跑出來搬運著各種儀器,也能聽到屏風內醫生們緊張地搶救聲。隻聽到一個醫生大聲說道:“心髒除顫,開到200焦!”
屏風內,“心髒除顫電擊,除顫第一次,除顫兩次……”所有的醫護人員屏住呼吸,直勾勾地盯著心電監護儀,等待著心電監護儀裏波動符的出現,然而並沒有任何變化。
“開到360焦,除顫第一次,除顫第二次……”次數越來越多,功率也越開越高,可是心電監護儀依然還是沒有出現波動符的跡象。
已經連續幾次除顫,還是沒有變化,在醫學上,這種情況基本可以判定死亡了。在除顫第四次之後,醫生沒有再繼續下去了,他們無可奈何地慢慢放下手裏的儀器,大家也都安靜下來了。
“記下時間吧,剛剛好,淩晨2:30。”兒科醫生說完便摘下了口罩。
一旁的護士繼續忙碌著她們接下來該做的事情,大家表現得都比較平靜,但是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凝重的。醫生經常要麵對死亡,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了。但是,當真真切切地目睹病人的死亡,他們也是難過的,畢竟是個活生生的人,尤其是今天還這麼小的孩子,從進醫院,僅兩小時後就被宣告死亡了。
在大家沉默了幾秒後,一位護士把屏風打開了,一直焦灼地等在屏風外麵的家屬們總算可以看到孩子了,可是展現在他們麵前的卻是一具正在被護士拿著冰冷的白布慢慢蓋上的屍體。
看著這一景象,家屬三人瞬間衝向病床,孩子媽媽已經泣不成聲,歇斯底裏地嘶吼著,使勁地拍打著兒子的病床;孩子爺爺涕淚俱下,大聲哭喊道:“凱凱,都怪爺爺沒帶好你啊!爺爺是罪人。。。你現在就這樣走了讓爺爺該怎麼活啊!”
較為冷靜的孩子爸爸看到這不可挽回的局麵,也留下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淚水。
此時的梁博看著他們無盡的悲傷,想著剛進來時他們帶著期望的眼神,也像經曆了一場劫難。梁博、醫生們也希望能把孩子救活,可是在很多疾病麵前,現有的醫學發達初度還非常的低,現在的醫學技術在很多病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醫生們也愛莫能助,都說醫生救死扶傷,可是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是無能為力的啊!
2
最後一個急診班,終究還是留下了遺憾。
孩子在送進醫院這麼短的時間內搶救無效,醫院都沒搞清楚孩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這個病症,也不知道得的到底是什麼病,病人被送去這麼多家醫院、直到死亡僅留下的正規檢查單,還是他們從縣醫院帶來的b超檢查單。
由於醫院還沒有查清楚到底什麼情況,死亡證明也隻是根據死亡時的表現開具了死亡證明,內容隻是寫了:呼吸循環衰竭。
為了照顧家屬的情緒,也是怕病人家屬醫鬧,畢竟現在的醫療環境,醫生最害怕、最緊張的也就是家屬醫鬧,江主任特意趕在淩晨四五點鍾把唯一意識比較清晰的孩子父親請到了醫生值班室,以最大可能安撫著家屬,耐心地分析、解釋著孩子從進醫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危重了,孩子的死亡跟醫院沒有必然的聯係。
這安撫工作本該梁博做的,卻讓江主任費心了。梁博在一旁聽著,也幫不上什麼忙,他正好有時間深思這件事:孩子的這個病是急症,搶救時間就是生命,如果病人能夠被及時送過來治療,檢查出病因、作出診斷、處理,結果很可能不是這樣的。
實際上,孩子發病後家屬把孩子送到醫院的時間並不晚,即便送到了救治能力不足的醫院,如果醫院能安排救護車,及時把孩子護送到有能力的醫院,畢竟救護車不但快,而且有相應的醫療設備,也能夠緩解病人的一些症狀,孩子也不至於這樣被耽誤診治。但是家屬帶著孩子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周旋於幾大醫院來回的路上了,這其間沒有一家醫院有安排救護車送的孩子。
想到這,梁博不免覺得有些心寒,本來可以經過搶救而依舊活蹦亂跳的孩子,就是因為幾家醫院的推卸責任造成了這樣的後果,真是痛心啊。轉而又想,發生這種事情也不是個例,原因不光在醫院的推卸責任,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醫患關係太過緊張,特別是在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