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省(1 / 2)

決定到海岸省去,京城這邊也下決心,隻是,對海岸省千億項目的工作也是分頭來做。楊衝鋒和錢逸群等帶一些人直接到那邊去,京城這邊留有一些人在做另外的工作。從京城到海岸省計較近,拉直了距離沒有多長。開車走高速也快,兩地之間開車消耗的時間不少是消耗在出京城的街道上。

千億項目不是在海岸省的省會,而是在海邊,臨海造出一個大都市來。出京城後,高速路一直通達千億項目邊上,這邊有出站口。千億項目圈地也大預計造成方圓三百平方公裏的都市來,隻不過,同樣分幾期進行施工。按規劃,前三年做好第一期建設,這是千億項目最關鍵的一步,將沿海填實,修建臨海深水碼頭、海港等。

當初的規劃、勘測,都是經過專家論證,有數據支撐的,隻是,實際操作之後,在推進中跟最初的規劃卻是不同。除了填海建深水碼頭之外,其他的項目跟進倒是沒有太多的差錯,但核心建設沒有做成,這一項目的效應就沒有突顯出來,以至於跟進的建設沒法繼續,也使得後麵的不少資金都撤走,沒有了跟進的投入,之前的建設也漸漸停下來。

深水碼頭和填海建市的工程還需要多少資金,如今不他的專家有不同的說法,總之,目前但凡涉及到的資源都填進來依然是前途渺茫。如果,放棄填海的工程,另找途徑來建設,同樣要巨量的資源、資金往裏麵投入。

失去商家的信心之後,這裏的項目沒有人肯再往裏麵投入,而之前投進去的巨量資本都沒進海裏,誰要來接手這項目,那勢必不可能繞過當初的投入量。

從材料看,楊衝鋒覺得這個工程實際的投入量跟資料上的量不會對等,要不然不會是目前這種尷尬局麵。錢逸群對他這種提法也有認同,不過,真要將項目重新審核、評估,確實難以做到真實。畢竟,往大海裏投入量多少資源,怎麼來估量與評價?

楊衝鋒覺得漏洞肯定有,隻是肯不肯下決心。如果能夠將這些損失追回來,對項目的繼續投建也能夠得到不少的資金。再說,商家看到京城的決心之後,對這一項目的信心也會堅挺。這一過程難度確實大,阻力勢必也大,而這一過程勢必要將周家和周玉波的所有都翻開來,大白於世,這讓楊衝鋒很幹興趣。至少可達到兩點目標:一是為這個項目的推進盡力,另一個目標將周家和周玉波狠狠地坑一把,何樂而不為?

上次到京城,楊衝鋒有了選擇之後,就開始布局。黃家的人以及楊衝鋒的人手開始滲透進海岸省,海岸省這邊當初就有一些人滲透進來,如今,過來的人更多,也便於在這邊做事。

海岸省危機重重,海岸省省委班子對此也是極度重視,在極力挽救與彌補。周玉波還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省裏對他的信任沒有因為項目的危機而使得對他少了信任。

海岸省省委記向揚、省長石文舉如今也是頭痛萬分,向揚本來是周家的一員大將,在海岸省的建設上,一直全力支持周玉波,想將周玉波推上來,至少要接替石文舉掌管海岸省的政務和建設,落實千億項目的第二期工程。然而,第一期工程陷入泥沼之後,在如何解決危機的工作上,石文舉也沒有反擊之心,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就算將周玉波踢開也無法化解、沒有資源和能力來化解,反而讓周玉波脫逃開。

向揚曾想過讓周玉波離開這個是非窩,但京城那邊卻不同意,周家既然將事態推動到目前的危局,怎麼可能讓周玉波輕易離開?周老爺子已經不在,周家目前沒有更足的底氣來甩手不理會。之後,周家的資源源源不斷地往項目裏投進,依然不能改變目前的現狀。

京城如今插手進來,要為海岸省的危局進行工作,對向揚和石文舉說來不是好事,但又是一個轉機。說明京城不會放任之前投進項目裏的資源就這樣化為泡影,對這個項目說來患有翻身的機會,隻要有機會對他們說來之前的工作沒有白費。

向揚也好,石文舉也好,在這一項目中也投入不少資源,是對周玉波實實在在的支持,如今真要變成海泥才讓人冤枉與痛心。京城插手,之前的資源或許會有較大的損失,但不會是全部,能夠撈回一些,能夠讓他們在工作推進上患有晚會餘地,在政治上的機會比起經濟上的損失更重要。

京城那邊會有怎麼樣的具體行動,海岸省也不知,但京城要求海岸省毫無保留地陪京城進行工作,讓向揚也有些難做,主要是這一工程一直都是周玉波在全權負責。如今要對京城全部放開,周玉波會不會同意?會不會打埋伏?向揚跟周玉波溝通時,周玉波就提出這種全部放開幾乎是不可能的,商業機密也是當初簽署條約的內容之一。商家要追究這樣的責任,誰來承擔?

向揚明知周玉波是在推托,但不會讓步。向揚雖說是周家的核心之一,但並不是周家。作為省委shu記,在政治上也得完全服從於京城,這一點組織原則,跟周家這種傳承時間較長的家族有區別的。向揚不肯讓步,周玉波也沒辦法。如今局勢很糟,如果向揚對他周玉波動手,周家和周玉波都沒有多少反抗之力。坦白說周玉波,即使在周家內部,也能夠另外找一個來替代而就愛那個周玉波交出去,背負千億項目的過失,對周家而言也能夠解脫一些、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