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仄仄鋒芒搖翰墨(上)(2 / 2)

此刻,殿門大敞,孟驚羽遠遠看去,殿內已有不少人分立於大殿兩旁。但異於平常的是,殿內並沒有前幾日那種或熱絡或靜穆的氣氛,空氣裏默默流淌著的更像是一種令人屏息的緊張。

孟驚羽來不及多想,便在身旁負責引領的小太監一聲“楚國使臣二皇子到”中,踏步進殿。

孟驚羽行至殿前,微微弓身行禮:“楚國二皇子孟驚羽拜見梁國皇帝。”

殿上的梁國皇帝輕咳一聲:“皇子勿需多禮。”

孟驚羽聽後直起身子走向右側給他留出來的空位置。

短暫的幾句話後,殿內又恢複了那種難以言說的僵持氛圍。

孟驚羽低著頭向左後方掃了一眼,不由挑了挑眉。

殿中半弓著腰作揖的居然正是他這幾日“朝思暮想”的那人——那位四月中旬所見的白衣公子。

今日,他身著周國靛青色丞相朝服,褒衣博帶,銀絲滾邊,上繡仙鶴,此刻正仰首直視階上梁帝。

較之於上次見他時那種清潤的氣質,現在更是多了些雍容——準確的說那更像是一種隱然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氣勢。

“上次見他時便已察覺到這人身份背景不簡單,果然……”孟驚羽暗暗想著。

“陛下,”殿中那人聲音柔緩,與上次見麵時聽到的沒有絲毫不同,即便是這樣緊張的氛圍裏,他麵上也還是籠著淡淡笑意,“楚二皇子已至,各國使節也全部到齊。若陛下此時仍難以相信,不妨請公主出來,相信到時自有分曉。”

林世卿話音柔和,眼神卻是逼仄。

孟驚羽心中暗暗一驚,本來自己隻料想到這周使身為諸國使團中最晚到達的一位,其中必有內情,卻未料竟與求親有關。

而且……這家夥當真是最晚到的麼?

四月的時候,自己第一個到達原州,卻在閑逛時剛巧遇到他。

若是這樣看來,那時的巧遇又當真隻是巧遇麼?

孟驚羽微微眯起眼睛,繼續聽了下去。

梁帝道:“……朕並非質疑林相所言。隻是此事關乎本次招婿,更與我朝嘉恪公主聲譽息息相關,半點馬虎不得。不知林相和諸位是否介意寬宥幾日時間?”

林世卿輕輕一笑:“陛下言重了,小相自是不介意的。”

餘下的各國使節大多都跟著點頭表示同意,剩下沒有點頭的幾位也沒人出口阻攔。

“既如此,便請各位先行返回下榻驛館。三日後的洛匈大會上,朕定會給各位一個說法。”

孟驚羽回到驛館後尚未做打探,關於這件事的傳言便以各種渠道紛至遝來——梁國皇帝唯一的女兒,嘉恪公主蕭瑤,即此次招婿的主角,竟在此前就與周國左相林世卿私定終身,並且暗結珠胎。

之前梁宮一直封鎖著這個消息,尤其是對著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大國,所以孟驚羽才一直不得知。可梁宮眾人卻未料到即便如此謹慎,還是走漏了風聲。更沒想到是,這位身在其中的周國使臣剛一到達就在眾人麵前提了此事。

孟驚羽聽後,回想了一下之前在朝上所見,倒覺得這個傳言未必是傳言,即使不說是十分真,至少也有五分是真的。

問題是,這樣的事情明明屬於宮廷秘聞,且不說如今證實與否,光是將這個消息這麼大範圍的流傳出來,這個始作俑者的身份就值得讓人仔細思量一番。

若此人並非傻透了腔,那其用心可當真是稱得上險惡二字了。

但此人究竟是誰?

若說是那個周國左相林世卿,這樣明白的說出來,豈不是會讓大家對他群起而攻之?而且有了這層關係,暗中做些手腳不是更好?

林世卿不像是這麼愚蠢的人,以他在這件事中的尷尬地位,應該是第一個被排除的。

其次,梁宮,此事明顯有損梁國國體,即便是想處置這公主,卻也不至將這消息公諸於眾,更何況這個消息也會讓各國對梁國心生不滿。

但若說,這個消息是齊國傳出來的呢?

若是齊國,似乎解釋起來就通順多了。假設林世卿當真與公主有染,那麼此次招親於他便失了意義。既然招親無望,不如借此機會打些別的算盤——比如說將這消息傳出去挑撥楚、周、梁三國關係。

再者,假設林世卿並未與公主有染,傳出此等謠言,相信這林相再是巧舌如簧,眾口鑠金之下也必定百口莫辯,此番落下一個與公主不清不白的名聲,周國更要被孤立起來。

最終受益者,無疑是齊國。

其餘參與的諸侯國大多都是這般猜測,可孟驚羽卻總覺事有蹊蹺,不可就此定論。

不過,如果不是齊國的話,到底會是誰?又是為什麼?

孟驚羽心道,此時既然想不通,倒不如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