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快風沉空火雲催(下)(2 / 2)

隻是,前麵幾條除了生活習慣就是興趣愛好,統計整理一下倒還說得過去,但最後一條那“喜歡觀賞紅色燈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大家皆是不解,不過最後街坊中有人站出來解釋了:杜公子母親仙去得早,生前極喜歡欣賞河燈,而又因為此處並無河流,所以杜小公子便希望能通過放孔明燈,或者掛起紅燈籠來寄托對母親的思念。

這下,姑娘們又多了個讓父母親戚將杜羨之視為打著燈籠沒處找的最佳女婿的好理由:孝順。

眾多閨女們一想,如果在杜公子生辰時,在全城都擺上紅色的燈籠,豈不甚好?

所謂投其所好,不正是如此?

於是心動不如行動,幾乎是一天之內全城燈籠就被銷售一空。

十一月七日,天氣大好,相對於前幾日氣溫也有了些回升的跡象;可到了晚上,天氣卻陰沉起來,狂風大作。然而姑娘們為愛獻身的決心卻絕不會因為天氣原因就輕易有所改變。

天色漸暗,城中各處也漸漸點起了紅色的燈籠。

一開始,守軍看著城中各處一片大紅,還驚慌了一陣,以為城中起了火。可尋到人一問,便明白了其中緣由,也就放鬆下來,回去巡城了。

由於最近孟驚羽開戰檄文的緣故,身為邊城的清平鎮進出城的查禁特別嚴格。城內又多生意人,這樣的新政策明顯擋了他們的財路,雖明著不敢說,但城內的氣氛也因此變得低沉了不少。

借著這次杜家公子生辰的光,城中住民也算是順帶著過了一次小小的節日。街上人流不斷,不僅是衣香鬢影的各色美人,還有許多城中的住民,摩肩接踵極為熱鬧。

城中是一片歡聲笑語,城上守軍的神經卻是越繃越緊。

地麵上隱隱傳來、並且愈發明顯的震動,民眾大概不知道是什麼,可他們即使沒怎麼上過戰場,也都在軍營中口耳相傳的故事裏,聽說過這樣大軍先遣騎兵馬蹄下踏的聲音。而且繞著城中一圈,皆能聽到,這就說明……

若是不能盡早擊潰四麵來襲的敵兵,清平鎮便是一座孤城。

今日值守的的副統領安銘趴在地上一聽,心中便知不妙,立即派人去城中都督府稟報。然而,馬蹄聲越聽越近,派出去的人卻是石沉大海,無一人回報。

心知不對,安銘剛欲再派人回去再報,視線中遠處的地平線上便出現了一線灰突突的霧狀東西。

安銘心裏咯噔一下,一聲“敵軍來襲”便已喊出。

隨著視野中越來越明顯的灰土,瞭望塔上的守兵集隊禦敵的號聲鼓聲也是連綿響起。

城中民眾一聽,雖是大多沒經曆過戰爭,但畢竟也在邊城生活多年,反應了一瞬,也立即明白了什麼意思。但是明白是一回事,反應過來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時間街上叫聲喊聲不絕於耳。

安銘看著逐漸清晰的“二皇子羽”的大旗,心中逐漸明了,但是壓力卻更大——別國不知,自己國家的臣民怎會不知?

二皇子孟驚羽不僅有膽有識、足智多謀,還極為體恤百姓,向來深得民心。這樣一位皇親,別說他敢不敢打,就是他真敢打,隻怕老百姓心裏也不願;即便百姓心中覺得無所謂了,這樣一個毫無預警的突襲,他怎麼可能打得過?

如果開門出城,必定是死路一條;但如果關門死守,伺機再向臨近城池求援,說不定還留有一線生機。

安銘當下打定了主意,死守清平鎮!

五十裏……三十裏……

安銘一點一點數著距離。

十五裏……五裏......

“咦?”安銘有些不解的看著前方,五裏並不是攻城方的有效攻擊範圍啊,怎麼這麼快就停下了?

默默退了幾步,安銘吩咐身旁的幾位守軍下屬將領暫時不要輕舉妄動,腦子卻是飛快的思索。恍惚間卻發覺背後的哭號聲愈發刺耳,心中略感煩悶,不由回首看去。

安銘瞳孔一縮,此時城中紅光滾滾、烈焰熊熊,那灼熱奪目的絕非隻是大街小巷裏剛剛懸掛出的紅色燈籠!

此刻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大火以城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角為頂,呈叉字形向中心彙合。

而那大火中心,赫然正是安銘剛剛派人通報敵情的城中央的清平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