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軍師大義巧收將 子龍夢遠雙歸雨(1 / 2)

壽春新軍在主帥東方雨部署下,分頭潛入東漢末各大商業城市、交通要衝,遍覓天下義士。此舉未動一兵一卒,卻因將軍們的紮實工作為夯實大業基礎做出了不懈地努力。

軍師方飛玉,輕裝簡從,199年6月收服周倉。周倉,字元福,山西省平陸縣人,出身貧賤,性情豪放,辦事果斷,待人赤誠,忠心不二。早年,周倉為生活所迫,經常到今解州一帶挑販私鹽,因而練就一雙鐵腳板,兩條飛毛腿,一身好武藝。公元184年,天下大亂,周倉在平陸揭竿而起,拉起一方隊伍,殺富濟貧。轉戰南北,戰鬥不息。周倉曾為張寶部將,張寶死後,周倉和同是黃巾軍的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同年7月,方飛玉收裴元紹。東方雨忽得二將,自是歡喜。

這年11月初,秣陵尋士的方飛玉,在金陵邑巧遇從大明而來的師妹雲中龍,二人一見如故。雲中龍對東漢末年政局動蕩頗有見解,群雄逐鹿,正愁無法施展抱負之時,方飛玉的到來,使她豁然開朗。姐妹徹夜深談,巧解身世之謎,雲中龍隱約解開情節,毅然跟隨師姐,作一番事業。

方飛玉有雲中龍協助,如虎添翼。二將於200年元月,潛入汝南城。汝南,即豫州汝南,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稱。東漢永平十五年,汝南郡為國,封皇子暢為汝南王。建初四年,國除為郡。自古汝南有“負山麵淮,控扼潁蔡”之險,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時汝南山雨欲來風滿樓,暫如人駕馭的空城,引來江湖術士紛踏前來。方飛玉收勇將陳應。

而後南下會稽。會稽,上古名都。會稽因紹興會稽山得名,會稽山是中華九大名山之首,具有非凡的曆史地位。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會諸侯於此,成立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會稽從此名震華夏,成為中華文明象征。

方飛玉與雲中龍結伴而行。入得城來,從城渡東橋下船,沿若耶溪溯流而上,曆史上一直是領略越中山水勝景最主要的遊路。“仙穴尋遺跡,輕舟愛水鄉,溪流一曲盡,山路九峰長,”曆代文人雅士由此入會稽山中遊曆者不可勝數。

離城之後,若耶溪一直在景色如畫的田園中穿行。船行八九裏,至一石板小橋,橋雖陋拙,橋名卻不絕於誌,日:“望仙橋”。在此舍舟登岸,向西穿越一處村落,再穿過一片間有幾樹梨花的桃林,便進入了被道教尊之為三十六洞天之一的“陽陰洞天”。

洞天實為一穀地,東麵為穀口,其餘三麵環山。穀身狹長,氛圍幽深清靜,山徑盤迥,溪澗迂曲,委實一“仙聖人都會之所”。

山穀中部地勢較為開闊,北對宛委山主峰。麓地高處為龍瑞宮遺址。遺址呈台階狀,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土層極厚,疑人工堆築,頂台周方一畝許。查考古代文獻,大致可以推斷此台原為傳說中的“禹禪會稽”、“禹會會稽”之處。遙想大禹當年,在此台致群神,會諸侯,興社祀,建國家,是何等的雄姿英發,氣壯山河!然今日登臨此台,但見荒草蕪雜,寂寥蕭索之中令人油然而生滄桑之感。

氣勢雄偉的宛委山橫貫洞天北側,重巒疊嶂,危岩崢嶸,各呈異態。尤其是主峰形同玉柱,從穀底平地拔起,直衝霄漢。峰身石階猶如天梯。《舊經》雲:“山上有石簣,壁立幹雲,升者累梯而至。”傳說大禹曾發此石,得金簡玉字之書,以知山河體勢,因通治水之理。或說禹從中得赤圭如月,碧圭幹月,各長一尺二寸。

麵對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對麵一青年卻長舒短歎:江山依舊,家國何為?

“哦,看來先生欲有所為?”方飛玉飛身上前,雲中龍緊隨其後。

公子上下打量二人,看上去不像泛泛之輩,於是一旁有禮道:“二位公子請!”“先生請!”

“剛才見先生麵對大好河山,為何長舒短歎?”雲中龍問。

“小人步騖,字子山,淮陰人。因戰亂遷居江東隱居。每日種瓜糊口,博研道藝,廣覽群書,心生對時局頗多看法。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大漢疆土,群雄逐鹿,小生也曾想幹一番事業,隻是不期明主,故而有所感概,望公子莫笑!”步騖感歎道。

“原來步先生為此感概,何不隨我等去壽春,吾主東方雨深明大義,文韜武略,體恤民情,進駐壽春八個月來,秋毫無犯。百姓無不稱頌歌德,有此等明主,還愁有誌難酬麼?”方飛玉接著說。

“公子說的也是,小生我去去就來!”

200年1月,方飛玉、雲中龍在會稽收得高士步騖。

天回地轉,歲律更新。南方已是嫩柳爭妍,鶯飛草長的季節。二人一商議,去了遼東。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有幸結識鮮卑族首領柯比倫,成為方飛玉繼收服周倉、裴元紹、雲中龍、陳應、步騖後的第六員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