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趙子龍活捉袁術 東方雨設宴廣陵(1 / 2)

“大師姐好樣的,子龍,咱們直搗中軍,活捉袁術!”李玉鳳快馬奔去。

“好嘞!”趙雲手握銀槍,策馬前進。

俗話說,兩軍交戰勇者勝,東方軍氣勢正濃,潮水一般地向袁術軍撲過去。長吏楊弘領軍來救,李玉鳳接著廝殺。六個回合,楊弘便體力不支,被李玉鳳用硬弓拍於馬下,叫軍士給綁了。斜刺裏閃出主簿閻象,被李玉鳳用箭陣壓著。

趙雲追上袁術,護衛企圖用箭的阻止趙雲。一陣狂射,隻見趙雲俯仰吞吐,輕捷自如,盤旋進退,妙招連環,槍舞梨花,箭的紛紛墜落。趙雲大喝一聲,那白駒騰起,徑直衝往中軍大帳。袁術見趙雲過來,慌忙提槍迎敵。

按理說這袁術也是出身豪門,家世顯赫,四世三公之說流行朝野。袁術早期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仗著家族的背景和當時在朝中擔任司空的父親袁逢,袁術年輕時便舉孝廉為郎,史書上說他“曆職內外”,在很多職位上有過曆練,後來又擔任過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等職務。

董卓專權時期,為了拉攏袁術,還特意任命他為後將軍。袁術的頭腦這時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紹一樣,借機逃出洛陽並迅速組織各大割據勢力聯合討董。這時的袁術應該說是很有號召力的,他最為成功的一招就是將當時的長沙太守孫堅拉到了自己身邊。

孫堅人稱“江東猛虎”,忠勇善戰,其軍事才能在討董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連董卓也要懼他三分。孫堅自長沙起兵之後,一路北上,還沒跟董卓交戰,就先後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谘,不但幫助袁術穩穩當當地占據了荊州最靠北的南陽郡,而且幾乎將身後整個荊州都劃入勢力範圍。

家世顯赫的袁術逢此亂世,可謂得天時;喜獲孫堅為前驅,可謂有人和;兼跨荊、豫二州,可謂得地利,此時的袁術,已經大有天下誰與爭鋒之勢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諸侯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孫堅卻能在袁術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殺進洛陽。

但這還不是袁術最為輝煌的時刻,因為很快,袁術勢力集團與袁紹勢力集團間的較量就開始了。袁紹對董卓是恨之入骨的,也不準備承認由董卓冊立的漢獻帝,於是準備另外立一個皇帝,但袁術隨著自己地盤的擴大,狼子野心逐漸暴露出來,開始做起了皇帝夢,於是找了個借口拒絕與袁紹合作,哥倆的關係原本就一般,這樣一來,漸漸就有些勢如水火了。

袁術堅持讓孫堅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紹對這個任命卻不承認,而且還另外任命了一個叫周喁的人來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衝突是避免不了的,論打仗,周喁當然不是孫堅的對手,屢戰屢敗,被打得灰頭土臉地跑了。不過袁術的的胃口並不僅僅就是眼前的這塊地盤,就在孫堅跟周喁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又把勢力範圍擴充到了揚州一帶,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昂,就被袁術敲打了一通,那位周喁打不過孫堅,於是便跑過來幫哥哥跟袁術打仗,結果又是大敗而回。袁氏兄弟間的這一番較量,袁術大獲全勝。

袁紹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針對袁術展開了一係列的外交行動,使得袁術成為眾矢之的,加上袁術自身的種種缺陷,一些潛在的危機開始出現。袁術先後占領了揚州、豫州、司隸和荊州一部,儼然成為南方霸主。這時的他開始沾沾自喜,不但忘了槍打出頭鳥的道理,還擺出了一副群雄領袖的臭架子,到處煽風點火,製造出各種事端,弄了個損人不利己,不但和其兄袁紹反目成仇,又同近鄰劉表翻了臉。樹敵過多過快,是袁術的一大敗筆。

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璽。後來孫策用玉璽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袁術得到玉璽後立即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袁術逃往汝南。

東方雨審時度勢,發兵攻打廣陵,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態勢。

袁術硬著頭皮與趙雲交戰,氣勢上先輸了一著。五個回合之後,被趙雲虛晃一槍,生擒活捉。一時群情激昂,“袁術被擒了”的呐喊聲此起彼伏,袁術軍如摧枯拉勢潰不成軍。

張勳帶殘卒逃進廣陵城。

李玉鳳帶兵追至廣陵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