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雨第四軍團李玉鳳、謝雪蓮部攻取青州重鎮濟南,文昕陽親率的第二軍團江夏太守周瑜也在緊鑼密鼓地對荊北襄陽進行部署。譙城守將為伏完、劉琦、劉曄、楊修、傅巽,劉表親臨坐鎮。
襄陽曾名襄樊,位居中華腹地,扼守漢水中遊。秦漢以前,襄陽為鄧、盧、鄀、羅、鄢、穀、厲、隨、唐等諸侯國之城,隨後為楚境,秦漢又是文化的中心和軍事重鎮,為兵家必爭之地。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複原名,仍屬荊州南郡。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
深知韜略的周瑜,在一月內完成了對襄陽的偵察。特別是第二軍團先後攻占了劉表統治的荊南州的長沙、武陵、江陵及荊北州的江夏,和占領的淮南州的廬江,元氣大傷。武陵郡的攻占,切斷了劉表勢力與零陵、桂陽郡的聯係,使得劉表劉表完全控製的上庸、永安、襄陽與零陵、桂陽分為兩半。如果襄陽失守,劉表實力將麵臨滅頂之災。
蒯良與將軍淩操,秘密潛入襄陽,已有5日。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廬人,是蒯越之兄,其人足智多謀,兄弟二人曾輔助劉表。蒯良精通天文,極善相馬。江夏戰役,兵敗投誠東方雨。此次進入襄陽,是受江夏太守周瑜所托,弄清襄陽古城兵力部署及防禦體係,力爭智取襄陽。
蒯良與將淩操來到北街,憑借著位於古城南北中軸線、靠近漢江的優勢,這裏是襄陽城內最繁華的街區。他倆閃身進了一家內宅。一小廝利落地將客人帶入廳堂。
“子柔,請坐?這位想必就是淩將軍羅?”主人伸手請蒯良、淩操就坐。
“德祖,咱們開門見山吧?我們這次奉命進城,了解了一些情況,你給我們說說兵力部署的詳情?”蒯良急著問。
“是這樣,襄陽三麵環水,一麵靠山,易守難攻,故為曆代兵家所看重。襄陽城雄據漢水中遊,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裏,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有‘鐵打的襄陽’之說。”楊修跟二位倒茶,緩緩地說。
“劉表據荊北、荊南之地,襄陽為重治之所。自從劉表失長沙、武陵、江陵、江夏、廬江五城,元氣大傷。特別是文昕陽軍團拿下武陵,徹底把剩下的上庸、永安、襄陽與零陵、桂陽分為兩半,加劇了劉表勢力奔潰的速度。所以襄陽就成了挽救危局的籌碼。”楊修分析說。
“是這樣,德祖兄,你我曾同為幕僚,劉景升在荊州期間,恩威並著,招誘有方,萬裏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裏,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你我才輔助劉表。但此人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誌,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使大好的基業毀於一旦。江夏一役,子柔得遇明主。”蒯良說道。
“子柔說得不錯,德祖一直在觀望,東方雨在短短幾年內,先後滅袁術,收劉備,踏平江東,使曹操、袁紹、劉表陷於絕境,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其膽略和氣魄,使天下英雄懾服,威震華夏。德祖本意前往,前幾天收子柔密函,這才有了助一臂之力的想法。”楊修看了一眼蒯良、淩操,繼續說道:“劉景升親自坐鎮襄陽,重新部署了城防。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每座城門有一名將軍把守。”
“大北門由伏完將軍守城,小北門由劉琦將軍防守,長門為劉曄,東門楊修,西門傅巽,南門崔琰,劉景升自掌中軍。”楊修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