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年7月,黃鸝起兵14.2萬人,戰將10員,發起震驚華夏的西涼戰役。馬騰如驚弓之鳥,傾巢出動,11員戰將,起兵4.7萬人,迎戰東方軍黃鸝、魏夢遠的第七軍團。麵對三倍於己的兵力,馬騰與他的將領們在高原上展開與東方軍最後一次展開決鬥。盡管兵力相比懸殊,但馬家軍的騎兵仍占有絕對優勢。於是,一幫莽漢,在他們的主子帶領下,上演最後一幕絕世悲劇。
中華的割據是暫時的,一統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東方雨在群雄逐鹿的曆史進程中,擊敗各路諸侯,將統一的步伐推進,盡管還需要時間,但他們的目標是明確的。
黃鸝天水校場點將。大紅帥字旗下,旌旗飄揚。
天水,舊稱“上邽”,這個稱呼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遠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區人煙稠密,屋宇毗連,“山水靈秀,林木密茂”。秦末漢初,長期的征戰加上幹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裏,忽然狂風呼嘯,雷電交加,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裂開一條大縫。隻見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裂開的大縫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給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設的這個郡,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
黃鸝身著丁香色軟甲,外套葡萄綠坎肩,顯得青春嬌豔。她輕啟朱唇,朗聲說道:“將軍們,長安攻堅戰役後,我七軍團組建,所向披靡,先後占領馬騰軍盤踞的天水、西平。今天,我軍校場點將,直搗馬騰軍老巢。消滅馬騰,我軍必勝!”
“消滅馬騰,我軍必勝!”呐喊聲如雷。
“下麵我命令:軍師魏夢遠率17000人為攻擊西涼先鋒,李宇軒率17000人、張遼率14000人為副先鋒;統帥部副軍師雲中龍率17000人,關羽率15500人為第一梯隊;夏侯淵率15500人、東方雲率9500人為右翼;賈詡率12500人、陸遜率6500人為左翼;我自率18500人為中軍。各部行進時保持聯絡,謹防孤軍深入。行動要快,直搗西涼!”
“是!”
“出發!”眾將領翻身上馬,部隊浩浩蕩蕩向西涼開進。
早有探馬報知馬騰,馬騰傳防禦部隊於西涼城外2公裏處設置路障,令金蟬、臧霸、徐晃、龐德正麵設防;鍾繇、董承、馬休左翼防禦;曹操、韓遂、楊秋右翼設防;馬騰自領中軍,以逸待勞。
通往西涼的路平緩無險,黃鸝的先鋒部隊很快就接近馬騰軍防禦前線。途中,李宇軒遭遇陷阱,很快脫離危險,恢複正常。魏夢遠是弄險高手,那些路障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地通過,其行軍速度不得不被西涼兵刮目相看。魏夢遠的先鋒部隊列陣,都亭侯徐晃揮舞大斧首先出場。徐晃字公明,原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為曹之名將。長安被東方軍攻破後,轉投馬騰。魏夢遠提一柄大刀,迎擊徐晃。兩將刀斧相擊,叮當有聲。這一打不要緊,上去就是一個時辰,兩人屬力量型將領,刀舞斧迎,虎虎生風。
這邊剛接火,龐德按捺不住,提槍縱馬衝出來,被副先鋒張遼接住,兩人一場惡戰,直殺得天搖地動。
李宇軒按住陣腳,靜觀戰場形勢變化。突然左側湧來一隊兵馬,一位彪形大漢挺槍殺入東方軍陣內。李宇軒定睛一看,來者原來是西北王馬騰。李宇軒舞動雙錘砸向馬騰。馬騰一愣,麵前這位小將不僅錘法精煉,而且力大無窮。幾個回合下來,有點招架不住。左翼將領鍾繇舞劍助陣。李宇軒呼嘯一聲,震得人雙耳入麻,李宇軒如入無入之境,一雙錘砸的二將東倒西歪。馬騰經不住折騰,虛晃一槍,撥馬便走。可鍾繇沒得此運氣,5個回合後,被李宇軒生擒。
雲中龍剛到,就遇金蟬挑戰。雲中龍善劍,金蟬善弓。這一對前世的師姐妹曾同出師門,隻是造物弄人,她們同從大明而來,一個跟定東方雨,戰功赫赫,成了統帥部的副軍師;一個降落西涼,成了西北王馬騰的太守;她們心靈有某種默契,而現實擺在那裏的,卻是生死相爭的對手。
金蟬打量雲中龍,莞爾一笑,說聲:“請了!”雲中龍那對追月弧形劍,一對以镔鐵打造的詭異雙劍,舞動起來劍身宛如懸掛著漆黑夜空的半弧明月。而金蟬使用的烏鞘劍,劍身古樸,卻異常鋒利。雲中龍金雞獨立、大鵬展翅、撥雲見日、青龍戲水,招招連環;金蟬活步雙巴、仙人舉傘、夜叉探海、金蛇纏絲,步步緊逼。雲中龍突地騰起,一招青龍探爪逼向金蟬,金蟬鐵鞭仰尾躲過雲中龍狠招。兩腿一夾,坐騎飛馳起來。雲中龍知道,金蟬撤劍用弓了。弓是師妹拿手兵器。說時遲那時快,金蟬右手一揚,三支箭向雲中龍頭部印堂、水溝、人迎穴射來;雲中龍揮劍擊落箭的,緊接金蟬第二組箭飛向雲中龍胸前天突、氣舍、俞府三穴,氣勢之威,令人防不勝防。好在雲中龍習武時曾與師妹對壘,輕易化解致命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