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麗日藍天。辛羅穀人聲鼎沸,戰馬嘶鳴。南匈奴對東方軍正麵交鋒第二場挑戰開始了。
南匈奴騎兵編隊嚴峻,旌旗嚴整,整裝待發。南匈奴右大將範毅、將軍趙新民揮舞手中鐵槍,耀武揚威,向東方軍騎兵陣衝去。遠遠望去,隻見萬馬奔馳,旌旗招展。
東方軍太尉府長吏徐晃,禦史府侍禦史許諸部署迎戰。這徐晃、許諸,皆為中原名將,名號響亮,一路走來,戰功赫赫。
南匈奴右大將範毅縱馬衝到麵前,許諸飛刀迎敵。範毅定眼一看,來將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心生好奇,於是問:“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你爺爺坐不更姓,行不改名,東方國禦史府侍禦史許諸是也,想必南匈奴小子也有個名號麼?”許諸大大咧咧地說。
“莽漢你聽著,本將軍為南匈奴公主麾下右大將範毅,今奉公主之命取爾狗頭,為死去南匈奴精英祭魂!”這個範毅,開口就顯囂張,實為兵家大忌。
“那就看你有幾斤幾兩,說話還是放屁,我這手中的家夥可從來不認人的。”東方軍許諸語氣強硬,說畢,縱馬舞刀直取範毅。隻聽咣當一聲,火花四濺,雙方屬力量型武將,各退後兩步。許諸一驚,這小子還有些力道。於是施展許家刀法,刀為"百兵之膽",掃、劈、撥、削、掠、奈、斬、突,與南匈奴範毅大戰80回合。南匈奴範毅一想,我單打獨鬥贏不了他,一聲呼哨,虎狼鐵騎湧向東方騎兵。
許諸一樂,你小子看來還有那些章法,取去飛石,叮叮當當,一下子便打翻了50餘騎,南匈奴騎兵大駭,驚恐中亂了陣腳。東方軍山嶽騎兵突進,氣勢上占了上風。
南匈奴將軍趙新民斜刺裏突地殺將過來,東方軍太尉府長吏徐晃接著,兩將也不答話,走馬燈似的鬥了起來。
趙新民生得濃眉爆眼,鳩形鵠麵,形消骨立,卻身形靈活於猴。交戰中,盤旋進退,出槍立正。徐晃屬力量型將領,使宣花大斧,劈、砍、剁、抹、砸、摟、截,招招生風,舞動起來粗獷、豪壯,展現一派劈山開嶺的威武雄姿。這兩將鬥起來,還真有點兒意思。65招過後,隻聽南匈奴鳴金,南匈奴趙新民迅速騰出戰圈,與右大將範毅將隊伍相繼撤回。
東方軍太尉府長吏徐晃一愣,南匈奴第二撥人馬又氣勢洶洶地殺奔過來。那氣勢,猶如風卷殘雲。
禦史府侍禦史許諸與徐晃合兵,罵了聲:“龜兒子,車輪戰哪!待許爺爺好好跟你玩玩!”不等南匈奴騎兵靠近,飛石連發,又有十數匹南匈奴戰騎紛紛倒下。
這飛石,俗稱沒羽箭,攻勢淩厲,彈無虛發。是許諸精煉的拿手暗器。南匈奴大將左放手一揮,騎兵停止前進,持槍自取許諸。許諸咆哮一聲:“哪裏來的賊驢,吃我連環刀!”那左放也不答話,刀槍並舉,馬撒四蹄,聲振山穀,一時間人嘶馬鳴。
南匈奴大將鍾雷,抖開韁繩,持方天畫戟殺入。
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中國古代將矛和戈功能合為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頭和戟柄組成。戟頭以金屬材料製作,戟柄為木、竹質。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紮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銅戟,以後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方天戟上以畫、鏤等作為裝飾,又稱方天畫戟。方天畫戟屬於重兵器,和矛,槍等輕兵器不同。方天戟使用複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集輕兵器和重兵器功能於一身。一般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戟法精湛,才能發揮該兵器的優勢,在熟練以後,可以和重兵器對抗,如骨朵,錘,鏜等比拚力氣。也可以和輕兵器,矛、槍、刀比拚招式技巧。故該兵器的使用者在戰場上身體素質很高,很拉風。
徐晃與鍾雷對壘,是力量型將領的較量。宣花大斧與方天畫戟相擊,一股勁力湧向對方身軀。南匈奴鍾雷大呼:“來將通名?”
“我乃東方軍太尉府長吏大將徐晃,請問將軍大名?”東方軍太尉府長吏徐晃說。
“我乃南匈奴左路軍元帥劉忻麾下將軍鍾雷。”說著方天畫戟掄向徐晃,徐晃後退,讓過正麵一擊。大凡高手對陣,最忌心情浮躁,南匈奴鍾雷急於取勝,狠招連環。一時飛沙走石,地動山搖。
後衛東方軍壓陣的軍師諸葛亮,摸了摸山羊胡,對身旁將領說:“你們發現沒有?今天南匈奴使用的是車輪戰術。等下一輪就由龐德、於禁將軍出馬,替下許諸與徐晃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