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太史慈那天無意間聽見左丞相方飛玉的歌聲,如癡如醉,當夜輾轉難眠。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武將。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製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托給他。東方雨收複江東,從此跟定主公南征北戰,官至東方國太仆。
太仆,官名,始置於春秋。秦、漢沿襲,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
太史慈喜歡晨練。每日早起,一溜煙上到真武山。襄陽城西南二裏有龜山,俗稱九宮山。因山上建有真武廟,故又有“小武當”“小金頂”“真武山”之稱。襄陽居民訛音稱“周公山”。宛如三角翠屏的真武山,橫亙在襄陽城的西南,從檀溪路南望,她身背綿延的五嶺。
宛如三角翠屏的真武山,橫亙在襄陽城西南。從檀溪路南望,她身背綿延的五嶺,虎頭、華山、鳳凰高聳,端坐在蔥蘢懷抱之中,不起眼的小山頭,文化積澱可謂深厚。幾百年來,出於飽覽“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勝境心態的並不多,朝拜“小頂”卻成為時尚,與武當山大頂齊名,年節更是蜂擁,祈求真武祖師庇佑,印證了千年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遠望真武,峰嶺高低各不相同,如從東麓望去,一線刀刃,高可及天,似有“自古華山一條路”的險絕;西坡一片鬱鬱蔥蔥,林濤沙沙,登臨此山,輕風拂麵,怡神開懷;倚欄極目小望,古城新貌,玉帶映襯,浩淼漢江從天際而來;萬頃沃野,一展平疇,大河急轉南下,宛如有意環抱襄州古城、真乃天地造化;南山一帶群山起伏,真武山處於中央尖角,水闊天空,無酒自醉。
漫步山道之上,常可見有道人在後山采摘野菜,可知觀中道人勤勞節儉。
遊覽仙山,眾多古跡如繁星點點,可謂“青山細品覓史跡,不盡小山藏神秘”。首先見到矗立的巨大石額,上書“縱覽漢峴”。劉備馬躍檀溪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在真武山北麓,一青石上粗大的馬蹄印跡至今猶在,保存完好。相傳是劉備騎馬飛躍檀溪的地方。
南坡幽穀陡立著直插天穹的石壁,此為開山取石所留遺跡。走進狹窄穀道,褐石棱峋,佇立仰望,壁立千仞,錯落欲崩,氣勢恢宏,賞玩秀麗風光後,這裏又是一番強悍豪邁氣勢。山頂的紅牆小樹,如月宮瓊閣桂枝懸於空中,讓人頓生“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之感。
太史慈,早上必拉強弓,他是東方國少有的幾名神射手之一。這天,他和往常一樣,健健身骨之後便練習強弓。嗖嗖三箭射入三百米外懸掛銅錢,一陣清脆掌聲從樹林傳出來,緊接著銀鈴般的聲音如珠落銀盤:“好箭法,不愧為東方國神射手!”
太史慈定睛一看,原來是左丞相方飛玉和侍女小燕。慌忙行禮:“原來是左丞相駕到,怒末將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