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良與妻子韓江雪在京城襄陽完婚,按照左丞相宣布的交接時間,完成了光祿勳、侍衛長的交接,於婚後第四天啟程返回長沙,進行軍團長、軍師的交接。這一次雙重交接,夫婦費了不少心事。交接完畢後,叫來長沙太守王威,交代他們夫婦婚假期間,由王威代行職務。這一切辦妥後,夫婦倆終於鬆了一口氣。
“夫君,咱們交接已經清了,這婚假期間咱們去哪兒逛逛?”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皇上既命我們夫婦執掌第六軍團,我們何不到轄區走走,一來散散心,二來摸摸情況,你看如何?”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
“夫君的這個建議很好,那我們就去君山怎麼樣?”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你是說的洞庭君山,古稱洞庭山、湘山、有緣山,是八百裏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總麵積0.96平方公裏,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
“看來夫君對洞庭君山並不陌生。”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我曾在劉景升麾下為主簿,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對荊楚及洞庭湖域有過了解。歸順皇上後,對荊楚一帶才放鬆了探尋。”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
“嗯,這點我倒忘了。君山小巧玲瓏,四麵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回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5m,最高點響山海拔為63.3m。隻是韓江雪沒有親臨實地,頗位遺憾。”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咱們向皇上建議,軍團駐地太守升為副軍團長,這樣有益於管理。我們不光是這次休婚假,以後下去調研也方便得多。我想除第一軍團外,其他軍團都還沒有副職,我想這個建議,皇上會很快同意的。夫人,您看?”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
“我同意向皇上報告,申述增加副職的理由,由你起草,火速傳往京城。”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好。我這就去起草。”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蒯良封了緊急書信,交給信使,火速傳往京城。
“我們今天就出發,隨員,我們也學雲丞相,精兵簡從,挑選4名親兵就是了。二男二女:劉欣,男,24歲,武當劍高手。魏威,男,25歲,擅長樸刀。林芸,女,22歲,擅長梅花針暗器。花荷,女,25歲,擅長藥功,喜弄判官筆。你看如何?”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說。
“行,行軍布陣,按夫人的辦,吃喝玩耍,聽蒯良安排!”蒯良說罷大笑起來。
半個時辰後,蒯良一行6人前往巴陵洞庭君山。一路說說笑笑,倒也安樂自在。
“韓軍團長,您聽過娥皇女英殉夫的故事麼?君山就有那樣一則美麗的傳說。”林芸回憶,她曾去過一次君山。
“哦,說說看!”第六軍團軍團長韓江雪感興趣地說。
“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兩個愛妃娥皇、女英隨之趕來,船被大風阻於君山,二妃突然聽到舜帝已死於蒼梧,悲痛欲絕,望著茫茫的湖水,攀竹痛哭淚水灑遍了山上的竹林,遂成斑竹,不久,二妃憂鬱成疾,死於洞庭湖,葬於山之東麓,為紀念二妃而改洞庭山為君山。墓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雄獅、大象、中堅、‘虞帝二紀之墓’墓碑。墓前10米處有一對石引柱,上有一副楷書石刻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林芸回憶說。
“君山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曆代遷客騷人在此留下許多名篇佳作。如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於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於君山並葬此。”第六軍團軍師蒯良說。
“韓江雪從大明而來,有幸聆聽柳毅傳書的故事。君山東麓中部山坳裏有一口井,石井欄上刻有‘柳毅井’。唐代文人李朝威寫的著名傳奇《柳毅傳》。傳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說有一個書生名叫柳毅,他落第還鄉的路上經過陝西徑河北岸。在那裏,他遇上了一個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舊、神情淒楚。柳毅問那女子為何哀傷。那女子說:她本是洞庭龍王的愛女,嫁給涇河龍王之子,夫婿為婢女所惑,經常打罵侮辱。她把事情告訴公婆,公婆反而責罵她,罰她做苦工。涇陽與洞庭相去幾千裏,想請柳毅代為傳送一封家書。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處境,就問清了聯絡的方法,然後帶著牧羊女交托的信回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