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暮色降臨。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帶來了繁星燦爛的夜空。一群眨著慵懶眼睛的星星散落在明月四周。輕紗般的雲靄在天空上中漂浮不定,好似隱藏著殿閣宮闕的飄渺仙境,遠方的天空與大地相連,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美麗景象。
晚上,韓江雪抬頭看著夜晚的星空,啊,真美啊!夜空與那皎潔的月亮和那一眨一眨的星星給我們帶來無遐的想象。那一片黑藍黑藍的天空就像一張紙,而那些一眨一眨的星星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又像一盞盞亮晶晶的燈,靜靜的躺在這張黑藍黑藍的紙上。一個星期的勞累,繃緊的神經終於放鬆了。她想著這幾天的事兒,驚險、刺激,充滿火藥味,她終於挺過來了。看著身邊熟睡的丈夫,他實在是太累了,幾天通宵達旦的審訊,他伴她度過了最艱難時刻,巴陵貪腐、流氓係列案告破,宣判大會終於落下帷幕。想著想著,終於睡著了。
又是一個清晨,蒯良夫婦醒了。他們簡單地洗漱,便去巴陵縣衙餐廳,巴陵軍師賈華以為他們安排了地方特色的早餐。雲丞相、趙太尉兩對夫婦也到了。這些戰爭年代馳騁疆場的將軍,仍保持了當年雷厲風行的作風。
“雲丞相、魯長吏,趙太尉、畫光祿勳,韓軍團長、蒯軍師,各位將軍,今早縣衙廚師準備了當地的名點,請各位品嚐。下麵由林廚師跟大家介紹一下。”巴陵軍師賈華說。
“這一道,紅燒鱔片:紅燒鱔片是一道湖南省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此菜要求色澤紅潤,鱔魚軟嫩。掌握好勾芡汁是關鍵,芡汁必須掛在鱔魚上,不溜芡,吃完後盤子裏不能有很多芡汁,不能出水。湖南是鱔魚的主要產區之一。全省境內江河、湖泊、池塘、溝港、稻田等水域均有出產,尤以洞庭湖區的產量為高。鱔魚肉質細嫩,刺少肉厚,營養豐富,每年五六月鱔魚最為肥壯,以紅燒法烹之,鱔片鮮嫩清潤,醇香柔軟。
這二道,香辣魚籽:香辣魚籽是一道湖南巴陵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青紅椒切好。魚籽小心切成滾刀塊,注意切的時候讓每塊兒魚籽都帶一點兒薄膜,否則會散;魚籽中加入適量鹽、少許料酒和蔥薑,小心拌勻,醃製15分鍾左右;取出蔥薑不要,將每塊魚籽小心地沾裹上一層幹澱粉,並小心抖掉多餘的澱粉;起油鍋;待油溫6、7成熱時,下入魚籽塊炸製炸至表麵金黃。撈出瀝幹多餘的油脂;鍋內留少許底油,下蔥薑和幹紅辣椒,用小火煸炒出香味;下青尖椒,轉大火爆炒至青椒顏色翠綠;下入炸好的魚籽,翻炒均勻,加鹽即可。
第三道,蝴蝶過河:又名蝴蝶飄海,湖南省巴陵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於湘菜係。因魚片經過燙涮以後形似蝴蝶,故名。巴陵廚師用民間的七星爐,並先以雞湯、魚頭、魚骨、魚皮製成鮮汁倒入火鍋,食用時將魚片放入沸滾的火鍋中燙熟撈起,蘸調味料食用即成。此菜極受人們歡迎,並成為“巴陵全魚席”中的菜肴之一,菜品造型美觀,魚片滑嫩鮮美,現涮現吃,氣氛熱烈。
第四道,龍女斛珠:龍女斛珠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於湘菜係。選用洞庭活鮮金絲鯉魚最佳;鯉魚脊兩側肉內有肉筋兩根。亦稱"酸筋"若不抽出,烹出之魚既腥又酸;蒸製時斷生為度,必須旺火沸水、滿氣速蒸。
第五道,庭鯝魚肚:這道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菜,屬於湘菜係。主要原料有,製作材料主要有魚肚150克,火腿250克。魚肚味甘、性平,入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之功效;治腎虛滑精、產後風痙、破傷風、吐血、血崩、創傷出血、痔瘡等症。
第六道,翠竹粉蒸魚是一道湖南省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此菜選用新鮮翠竹筒,盛魚後密封蒸之,既保留了粉蒸魚的傳統風味,又增加了翠竹本身的淡淡清香,菜型別具一格,回味悠長。鮰魚,又名肥坨黃鱷魚,亦稱肥蛇魚,背側灰黃。
第七道,麻辣野鴨是湖南湘陰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湘菜係。做法是將鴨肉洗淨切成塊,將紅辣椒去籽切成細絲。鍋內加適量油燒至七成熱時,將鴨條放入油內氽一下,撈出瀝油。原鍋留底油,放入紅辣椒絲、蔥薑末煸香,放入鴨條、花椒粉、白糖、醬油、精鹽和適量清水煸炒,加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花椒油出鍋裝盤。麻辣野鴨適用於脾胃虛弱、脫肛、子宮脫垂、乏力、體倦等病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