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陽心經(1 / 2)

乘雕而行,兩千餘裏的距離,也隻不過花費一個多時辰,便來到《宗門須知》中載明的一座山峰腳下,此峰高約三千餘丈,與七座主峰相比稍顯矮小,但卻另有一股靈秀之氣,整座山峰遍布密密麻麻禁製,想要登頂,必須從山腳下沿台階一步一步徒步而上,不允許禦劍或者乘坐飛行坐騎直接落於山頂。

覓地降於山峰腳下,李讓跳下雕背,任金雕自去玩耍覓食,金雕已被馴化,並不會遠離,待離去時聞嘯便至。

台階蜿蜒而至腳下,旁邊一塊嶙峋巨石,上書“奇緣峰”三個大字,蒼勁無匹。傳功涯,便位於奇緣峰之上。

李讓沿階而上,一路行來,一步一景,奇緣峰的景色秀麗無比,處處蒼鬆翠柏,鳥語花香,兔躍魚歡。及至峰頂,豁然開朗,一方圓百畝大小,碧波蕩漾的天池顯現於眼前,金絲垂柳繞湖一周,絲絲垂絛盡顯春之氣息。

越過湖麵,一座五層木質小樓映入眼簾,中門門楣懸一金匾,上書“傳功閣”三字,字體飄逸出塵,顯現一股仙家氣派。

“傳功閣” 是傳功涯的一部分,用來存放記名弟子、正式弟子修煉所用的功法,而“傳功涯”是整個青陽門存放功法的所在,各類修煉功法、煉丹、煉器、禦獸、禦蟲等法訣,均存於此,可謂是一個門派的傳承之所在。

當年青陽門開派祖師青陽真人,以大神通開辟單獨空間,做為整個青陽門傳承之地,是為傳功涯,又移來奇緣峰,做為進入傳功涯的門戶,在其上布設重重陣法、禁製,規定隻有金丹期弟子,才能夠進入傳功涯。其後,曆經七代掌門變遷,又在奇緣峰上設傳功閣一座,用於存放開竅期以下弟子修煉功法,演變至今,形成了一明一暗,一閣一涯的格局。

這些情況,《宗門須知》上都有介紹。

此時,在傳功閣前麵的空地上,一左一右盤坐兩名道童,約有十三四歲年紀,黑發及肩,眉目清秀,一身雪白道袍,閉目養神,正是傳功閣中的傳功童子。這兩位童子,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均有築基期的修為。

傳功閣如此重要的所在,必然是核心弟子方能把守,這兩人,正是傳功閣傳功長老的入室弟子。

因為傳功涯的重要性,奇緣峰上會有一位金丹期長老坐鎮,謂之傳功長老,傳功長老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其權力也是大到極點,其入室弟子的權力,同樣淩駕於其他入室弟子之上。

傳功長老一直是將傳功閣交付自己的入室弟子管理,隻有需要進入傳功涯時,才會由傳功長老親自出麵,隻不過一般情況下很少需要打開傳功涯,因此,傳功長老多數都在閉關修煉。

此次宗門大典,傳功閣長就因閉關修煉而未參加。

看到盤坐於傳功閣門前的兩名童子,李讓知曉便是守衛於此的傳功童子,這是青陽門中的弟子對傳功長老座下入室弟子的通稱。

繞過小湖,李讓來到兩名童子麵前,朗聲說道:“兩位師兄有禮了,新進弟子李讓,前來傳功閣求取功法一部。”

其中一名童子睜開雙眼,掃了李讓一眼,麵無表情的說道:“先出示你的青陽玉佩。”

李讓的青陽玉佩就懸掛於在腰間,聞言摘下遞於發言道童手中,那道童將玉佩檢查一遍,還於李讓手中,說道:“合格,你可以去傳功閣挑選功法,記住,你在煉氣期以前隻有一次機會,隻能挑選一部功法,而且,你在傳功閣中隻有一個時辰的時間,這是門派的規定,你可以進去了。”說完,又閉上了眼睛。

李讓聽完傳功童子的話,也不在意傳功童子的態度,急忙走進了傳功閣之中。

進入傳功閣裏麵,發現傳功閣裏麵的空間非常巨大,並不似外麵看到一般,四麵牆壁上都是一排排的書架,書架上麵貼有專門的標簽,上麵擺放著一枚枚的玉簡,分門別類,一目了然,僅傳功閣的一層,便有不下兩千枚玉簡,李讓還從未見過如此多的功法,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李讓走的是野路子,沒有師傅教導,全憑老頭給他買的一部《火靈經》走到現在,能夠有現在的成就殊為不易,不過,《火靈經》修煉的再好,也隻能止步於煉氣期,想要向更深層次修煉,必須尋找更為高級的功法。

在修仙界,功法的好壞一直是製約修仙者成就的最為主要的一個因素,為什麼散修數量眾多,但最後修煉有成的卻比修仙門派少上數十倍不止,雖然有修仙資源等眾多因素,但沒有一部傳承功法卻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就看李讓修煉的《火靈經》,便能夠看出問題的所在。他所修煉的《火靈經》,隻有煉氣期的法訣,到了築基期以後,必須要再換一部功法,否則不會有任何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