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後,王皇後果然強撐著身體,讓蘇嬤嬤扶著自己去昭陽殿。因為王皇後知道,這個時候,天子李梧一定在那裏批閱奏折。
當太子李梧見王皇後拖著病體來見自己,忙大驚問道:“不知道皇嫂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三兒,快給皇嫂看座!”
王皇後給李梧行禮道:“知道皇上很忙,皇嫂身子雖然不大好,但皇嫂還有一些牽掛,所以皇嫂這次來見皇上,想懇求皇上答應皇嫂幾件事情。”
李梧忙道:“皇嫂且坐著吧,有話但說無妨。”
王皇後道:“皇上,皇嫂的身子越來越糟,隻怕也挨不了多少日子。皇上繼位以來,皇宮安定,京城也安定,這是我們皇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福。皇嫂早在你皇兄走時,本想隨你皇兄而去,可是孝祥和孝節還小。這些年有皇上的庇護,我們母子能安穩度日,皇嫂心裏感激皇上。現在皇嫂想求皇上,孝節說想去嵩山少林寺學武藝,說在書上知道當年少林寺的和尚不單武藝好,還行俠仗義,也曾經受過太宗皇帝賜封。皇嫂知道洛王和康王都因為學武藝,現在都長得人高馬大,身子也都好,所以答應了孝節,還請皇上準許孝節去那裏學藝。”
李梧聽了驚訝問道:“皇嫂,現在孝節隻有八歲,皇嫂真放心他離開京城去嵩山學藝?”
王皇後點頭道:“皇上,你也看到了,現在皇嫂身子不好,也難照看孝節幾年。想當初,若不是洛王和康王有武藝,隻怕你皇兄遇刺時,他們兩個也難保命,這是我們皇家一個深刻的教訓。學武藝小則可以強身健體,大則可以保國安民。我相信孝節到了少林寺那裏,學到的定不單是武藝。如果你皇兄在天有靈,能看到孝節將來成為一個健健康康的男兒,定會得到安慰的,希望皇上能答應皇嫂,答應孝節!”
李梧道:“可是皇嫂,嵩山離我們這長安城千裏之遙,孝節還是個孩子呢。”
王皇後道:“皇上,都說學藝在少年。正因為孝節還是個孩子,學武藝還可能更容易些,況且他自己說在書上看到少林寺的名望,十分仰慕,所以很想去!”
李梧道:“既然皇嫂這樣說,那朕就答應皇嫂。不知道皇嫂準備哪天送孝節去?河南嵩山路途遙遠,朕給你選派幾個妥當的人去才好。”
王皇後道:“皇上,我有個表哥,也是我娘家姑媽的兒子,他叫雲青,五年前選拔在禦林軍做偏將,為人很誠實忠厚。我想讓他帶兩個人送孝節去,還有我身邊的蘇嬤嬤和宮女菊兒。蘇嬤嬤年過三十,無兒無女,我讓她認菊兒為義女,送了孝節去嵩山後,也不必再回來,讓蘇嬤嬤回她老家養老,也算是我回報她這麼多年的忠心吧。”
李梧見王皇後已經想得這麼周,隻好道:“好吧,就依皇嫂!不知道皇嫂還有什麼事情?”
王皇後道:“皇上,為了孝節能在河南好好學藝,我想求再皇上一道手諭,讓那裏的方丈多多關照孝節。如果有一天皇嫂走了,將來孝節長大,他不想回京城回皇宮,還青皇上能給孝節一份自由。皇嫂我不是一個論死理的人,若孝節真喜歡過皇宮外的日子,希望皇上將來看在你皇兄和我這個皇嫂的麵子上,許他一個自由身。”
李梧聽了,隻好道:“好,就依皇嫂!一會兒朕讓人去告知那個雲青,讓他挑好兩個人帶去見你,你有什麼事情可以吩咐好他們。朕現在就給寫好手諭給皇嫂,你讓那些人再替朕捎兩千兩銀錢給少林寺,就說是我們皇家給的香火錢。”
李梧說罷,果真寫了一道手諭,並蓋上玉璽,然後讓李三遞給王皇後。
王皇後接過一看,心裏這才放心,起身給皇上致謝道:“多謝皇上恩典!”
李梧道:“皇嫂,若是雲青見過你後,你再讓他們三個再來這裏,朕還要好好吩咐他們幾個送孝節的人。”
王皇後見李梧已經答應,懸著的心終於放下,於是拜謝道:“多謝皇上。皇上若沒有其他吩咐,皇嫂就告退了。”
李梧道:“皇嫂多多保重身子。蘇嬤嬤,扶皇嫂下去吧!”
也許孝祥和孝節兩兄弟的事情有了法子,王皇後的病看上去似乎一下子好了許多。
三月二十三日一早,八歲的李孝節隨著表叔雲青及兩個宮中侍衛,還有三十多歲的蘇嬤嬤,十五歲的宮女菊兒,一行六人離開皇宮,騎馬出了京城,往河南少林寺而去。
------題外話------
親愛的書友們,這本書幹幹上架,今日起每天都會有若幹紅包,記得要早早來哦!
麼麼噠,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