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傘柄字跡(1 / 2)

且不說李霆和蕭青玉如何與張琴張碧姐妹歡聚中秋。

卻說此時皇宮裏,郭太後正在和天子李梧長談。

郭太後道:“皇上,眼下太子已經去了幾個月。為了安定人心,皇上是不是該考慮一下立皇儲的事情?”

李梧歎道:“兒子知道母後的擔憂,可是朕的那些皇兒們都還小。就以母後看,立誰才妥?”

郭太後道:“皇上,自然立嫡立長。這也是祖宗傳下來的,若是我們破了這個規矩,立其他人,豈不是讓宮裏更不安定?”

李梧道:“母後,正因為這樣,所以兒子認為現在立太子還不急。眼下兒子還年輕,應當還可以支撐幾年。不瞞母後,現在皇兒們實在還小,大皇兒這樣的身子,雖然有嫡子長子身份,可是他的身子骨,母後又不是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成年,朕都擔心,又怎麼能擔當起天下大任呢?”

郭太後道:“這麼說皇上想立楊貴妃的孝中了?”

李梧道:“母後,孝中雖然是楊妃生,不單身子骨是朕現在幾個皇兒中最好的,相貌也很不錯,隻是眼下才三歲。”

郭太後歎道:“皇上,哀家也不糊塗,可是,就是因為哀家孫兒不少,若不立長立嫡,不要說那些大臣,就是宮裏那些嬪妃,隻怕也會各懷心思。”

李梧想了想道:“母後也不必擔心,兒子過些天看看那些大臣這麼說,也聽聽他們的意見。”

郭太後歎道:“也罷,皇上天天在昭陽殿看折子,也該保養好身子。母後老了,能過一天是一天,隻希望江山能安安穩穩,哀家就是走了,也無愧再見你父皇了。”

李梧走後,郭太後忙對身邊的宮女道:“明天是十五中秋節,哀家想在這裏讓大家好好聚聚,你去把王勝公公叫來。”

不一會兒,王勝進來,給郭太後見禮道:“太後,明天過節,奴才知道太後喜歡看戲,所以正要問太後,要不要傳外麵的戲班子進來?”

郭太後道:“王公公,聽說上次皇上接待吐蕃使者的戲班子很好,你明天也傳這樣一班戲進來。明天除了皇上,哀家會召集所有嬪妃過來,都是女眷,隻怕還沒有看過那些西域歌舞呢。”

王勝道:“太後放心,奴才已經定好了兩個戲班子,一個是波斯女子跳舞,一個是西域戲班子。”

郭太後道:“難為王總管這些年費心,你辦事哀家放心。你親自去各宮傳話,就說哀家明日中午宴請大家,皇上已經答應會來。晚上因為要賞花燈,哀家就不打攪她們年輕人去城樓看燈了。”

且不說京城皇宮裏外眾人如何歡度中秋節。

卻說郊外查探消息的王春和鄭雲二人,既然已經探聽到想要的消息,想到次日是難得的中秋節,於是馬不停蹄趕回京城。

待王春和鄭雲回到京城時,已經是十六日的午後。想到事情重要,兩個人也來不及回家,先去康王府見李霆。

李霆見王春和鄭雲二人風塵仆仆回來,忙問打探結果,兩個人於是將探聽到的所有事情,都一一告知。

李霆聽了兩個人的回報,想了一會道:“這樣看來,那兩個刺殺我皇兄必定是焦長弓的兒子焦大虎和老六了。從他們最後一次離開家來看,和刺殺我大皇兄的時間上也對得上。”

鄭雲道:“康王,那個老六的老婆說,老六是去京城看中秋花燈後才說要去京城做事的,少帝是九月初九出事,應當都是有人算好日子的。”

李霆道:“第一次從京城回去說要去京城做事,卻沒有帶定金和緞子回,可見那時還沒有說定。然後老六找到了焦大虎一起來京城,就說定了,所以那次就帶回了銀錠和緞子,可是究竟是什麼人這麼巧就找到了老六呢?”

王春想起一事道:“王爺,我帶回一樣東西,不知道有沒有用?”

王春說罷將那把舊傘呈給李霆。

李霆接過那傘一看,見是一把很舊的青布傘,將傘打開,見這把舊傘已經有好幾個破洞。

王春道:“王爺,據老六的老婆說,這把傘就是老六和大虎一起去京城回去時帶會的,說那個東家見下雨,就給了這把傘給他們避雨。”

李霆將傘舉國頭頂,仔細看了一下,也沒有見有什麼印記,又放下看傘麵,也沒有發現什麼。

李霆想了想道:“看這傘,應當不是很有錢人家的東西,我反正沒有見過這樣的傘。”

王春道:“我見過,可是我不記得在哪看過這樣的傘,也不知道這樣的傘哪裏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