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嚴氏燒酒(1 / 2)

周圍的工人聽了以後,都大聲歡呼起來,然後人人都嚐了一口酒,均讚不絕口。李飛心裏盤算著,“自然是一壇一金,不過,不是大壇,而是小壇。嗬嗬,”。

李飛看著周圍歡呼的工人和匠人,心裏感慨不已:這些不起眼的工人,卻是中華文明發展的基石,古代中國多少發明都是他們做出來的,但他們卻被遺忘了。

想到這兒,李飛心裏暗暗下了決心,至少在他可控製的範圍內,要給予這些工人很高的地位。想到變做,李飛讓嚴虎拿了些錢出來,發給這些工人作為賞錢,同時要求,這些工人簽署了保證書,從即日起,與家人一起搬進嚴家酒坊。自此以後,這些匠人將會被與外界嚴格隔離開來。

匠人們自然答應,因為搬進嚴家酒坊,就意味著生為嚴府的人,死為嚴府的鬼,屬於有身份的家丁了,和以前的那種低賤身份不可同日而語。也意味著,還可以住好房子,飯食也有保證。

以後匠人家裏的男孩子,會留在嚴府作家丁,女孩子則做丫鬟。以後和嚴府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這層道理在,匠人們自然會更加嚴格的保守嚴家酒坊的秘密。誰也不是傻子。

隻能說那個時候的匠人們太渴望一種身份的承認了,也太渴望一種生活的保證了。李飛看著匠人們興高采烈的簽署了文書,心裏也是感慨萬千。(以後,嚴家的木工部,製鐵部,加工部和更高一級的工部。均采用此種方法,當然,這是後話。)

隨後半個月,在這些工匠的幫助下,李飛又成功試驗出了,四種不同度數的新酒(蒸餾越多,度數越高)。這下,高中低檔產品一應俱全了,可是錢的問題,又一次浮現了出來。

對於酒的銷路,李飛自然是信心滿滿,但是如果要大量生產的話,不僅需要很多大型的銅製蒸餾器,還需要大型的給酒加溫的器皿(把酒緩慢加溫至60°左右,可以有效延長酒的保質期,這就是後世的燒酒,),還有大型的酒窖,還要采購的大量糧食和準備糧食的儲藏室等等,這涉及到了一大筆錢,這可遠遠超出了嚴虎家的承受能力了。

嚴母已經掏家底了,嚴虎東拚西湊了一部分錢,可也遠遠不夠,幾人急得團團轉,但現實如此,幾人也隻有從長計議,於是決定還是先開一個酒店出來,先逐步打響名氣,以後再說擴大生產規模的死。

數日之後,嚴氏酒店開張了。

第一天,寥寥幾人;第二天,人聲熙攘;第三天,接踵摩肩;第四天,人潮如織;第五天,人潮湧動,從第六天開始,就必須按照李飛的辦法,憑號購買了;到了第七天,購買的人實在太多,李飛果斷的開始壓縮產量了;到了第八天,成都府開始有少量售賣;到了第九天,成都府開始小範圍流行;到了第十天,原本一金一壇的酒,已經被抬高到了五金一壇,就這樣依然供不應求。嚴府燒酒幾乎在一夜之間出名了。

一日,李飛發現門外排隊的人群裏多了些陌生人,衣著華麗頗有氣度,但華貴的衣著掩飾不了滿身的商人之氣。李飛覺著奇怪就把嚴虎叫來看看怎麼回事。

嚴虎看了看,有些高興的對著李飛小聲說道:“這些是成都來的專門做酒生意的大客商,其中幾人我也認識,每年他們都會來我們這裏好幾次,因為我們這裏的酒曲還算不錯,他們每年都要采購好多回去,隻是這次想必是聽聞,我們的嚴氏燒酒的名聲故而親自來了。嗬嗬,要是能和他們結識,我們酒的銷路就不愁了。這些人的能量可不小啊。”

李飛聽完,想了想,如此這般的對嚴虎說了一遍,嚴虎將信將疑的出門去了。不多時,嚴虎帶回了好幾個熟識的成都大客商,這些大客商在細細品嚐了嚴虎家新釀製的第四等級的燒酒以後,就差哭著喊著的住在嚴虎家了。

李飛這時走了出來,對著諸位客商說到:“想必諸位已經品嚐了嚴氏燒酒了,各位覺得如何?”幾個大客商都點頭表示不錯。

“可是目前燒酒的產量受製於多種因素,比如釀酒的設備和糧食供應等等問題。。。”李飛話音未落,一個大客商立刻拍案而起,“我張家願意為嚴氏提供這些”。李飛聽完,有些詫異,沒想到居然有人想到了“壟斷”銷售。

張姓客商話語一出,其餘幾家立刻反應過來了,也是拍著胸脯說願意提供這些。張姓客商聽到以後,立刻反唇相譏說到:“諸位,怎麼著也該有個先來後到吧,是我先說的。”

“你說的又怎樣,不行,這種好事怎麼能讓你一家占了”其餘幾個客商說著說著,就差擼起手腕要揍張姓客商了。客廳裏立刻聒噪了起來。

李飛一看,立刻抬高聲音說到:“諸位,諸位,安靜,安靜。且聽我一言。”聽到這句話,幾個吵得麵紅耳赤的客商,才氣呼呼的坐到椅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