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墜龍崖(2)(1 / 2)

陳衍秋歎道:這也算是他們二人的福緣了。首先能來墜龍崖的人,修為當時不低,而能注意到梅花的人,不但要心思縝密,還要有寵辱不驚的心性。試想誰能在看到這麼一大片的奇珍異草的情況下還去看野梅花呢?而在墜下後,誰還敢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不損壞一株蓮花而走到那座練功的台子,誰又能看到台子上的字,認同其中的道理,去發自肺腑地感歎!陳衍秋不禁讚歎這裏主人的心思,經過這一係列的過程,能夠叩開此地的人,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人了。

陳衍秋蹲下,將那小坑旁邊的土推下,掩住小坑,撫平了,道:“你的心智比天高,手裏的秘籍功法傳給了兩個很好的人。但是你能預料到來此地的人的心性,卻料不到這世間的人的心性。大當家的被殺了,齊長空也被殺了,哎。。。。。。”

陳衍秋正要站起,卻發現小坑的旁邊有一處鬆動的泥土,正要看仔細,那處泥土“啵”地陷了下去。陳衍秋湊近,撥開土,裏麵赫然躺著一個小盒子。陳衍秋心中一動,道第一個坑裏的東西被齊長空和大當家的得到,似乎是一本武功秘籍,這個坑裏會是什麼?

陳衍秋小心地將盒子拿了出來,輕輕擦拭了下坑的底部,果然,底部亦有一行字,寫道:“無量亦有量,佛陀亦邪魔,六十歲悟道,褪去佛門,了此為祭。”陳衍秋心道,這人果然厲害,二十歲放棄已經高深莫測的功法改修佛法,六十歲的時候居然又悟道,看此人留言,似乎對佛門亦有偏見,無量亦有量,佛陀亦邪魔,這是在說佛門也是有魔障的麼?

陳衍秋輕輕打開盒子,見裏麵躺著一本冊子,上述兩個大字“佛法”。

“這人好大的口氣!”陳衍秋心道,能將自己寫的東西稱作佛法,實在是有點自大了。陳衍秋心中對這人有了一絲的鄙夷,故而並沒有翻開此書。

“旁邊會不會還有?”陳衍秋悻悻說道,“如若沒有的話,那這東西拿回去給小李子煉也不錯。”陳衍秋心中想著,便又伸手在旁邊摸了摸。

“果然!”陳衍秋一喜,他又摸到了一個小坑,細心扒開了一看,裏麵果然有一卷金帛,卻沒有盒子,拿起金帛,坑的底部也再沒有字。陳衍秋打開金帛,隻見上麵隻有幾句話,寫道:“無量即有量,佛陀亦邪魔,山在水中走,水繞高山行。這一生為外表所惑,幸得百廿歲明悟,所謂善惡,所謂對錯,全在人心。棄宗門百餘年,終覺有愧,願回宗門,以此身換大義,亦算回歸真我,不負此生不負佛陀。”

陳衍秋看完這金帛上的字,久久不能語。那金帛在陳衍秋剛讀完之時,嗖地飛起,早空中自然起來。

此人風采當是舉世無雙,但陳衍秋卻不記得隴西成紀大陸上有這麼一位亦魔亦佛的傳奇高人,想來他自視甚高,於自己頂峰之際不屑四處揚名罷了。對於第三個坑裏的寥寥幾句話,陳衍秋並不覺得失望,相反他覺得十分的震驚受用。

世人看人,往往帶著好惡,更是硬生生分開兩個陣營來,凡事隻要時對方所為,必是邪魔外道,必是不可取的。一如現今大陸魔族和所謂的超級勢力,相鬥相爭,然而這兩大陣營就果真沒有一個異己?魔族裏就沒有一個壞人?正道裏就全是好人?

慈母哺乳是大善,那魔族的母親便不曾哺乳?魔族殺人奸淫是大惡,那正道殺人掠人妻女就能被原諒?

陳衍秋心道,此人看得明白,無量即有量,佛陀亦邪魔,山在水中走,水繞高山行,不是人本身有好壞,是他處事方式有好壞。

同樣的事情卻被不同的對待,這本身就是一件惡事!

陳衍秋一歎,隴西成紀大陸千萬年來那麼多的高人先賢,能看到這一點的,真的不多。

陳衍秋朝著小坑再次拜倒,道:“你是前輩先賢,所見所悟能被小子看到,實在是一件幸事。小子蒙前輩遺訓,自不敢再為綱常輿論所累,失去了判斷的勇氣和能力。前輩的遺訓,於我來說,不隻是勸世良言,還是修為的神法!”

陳衍秋將《佛法》盒子打開,取出一本冊子,隨手翻了翻,心中巨震。主人能將這本秘籍稱為佛法,確實有其獨到之處,書中所闡述的佛理大道,看之如醍醐灌頂。陳衍秋心道,此書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武功秘籍,而是對人性和佛法的理解。有慧根的人自然是能從中看到適合自己的修煉心得,專研佛理的人亦可從中得到啟迪。而且這部佛典中的道理莫不是暗合天道,並無狹隘之論,這位前輩為何對佛門如此厭惡呢?

書的最後,是一段蠅頭小字,寫道:善惡終有法,然何為善,何為惡,慧聰難以明了,願輪回來世參透個中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