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青城久等(1 / 2)

封疆候拖著沉重的腳步急忙趕回青城山,深受內傷又疲於奔走,早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來到半山腰,忽然!聽聞前麵有人聲,抬頭一看,山上一大隊人馬趕來,黑壓壓一片看不到盡頭,隻見領頭的一人騎著棗紅馬,封疆候咧嘴一笑,原來來人便是自己的父親封吏臣,封吏臣老遠便看見封疆候東倒西歪在立不穩的走來,急忙快馬加鞭飛馳而至,從馬上跳了下來,封疆候正欲下跪請罪,封吏候一把扶了起來,“候兒,你沒事兒吧!到底怎麼回事兒?我剛才聽聞那殺死慕容天罡,奪取一半七殺印的吐蕃人來了,正在和你們決鬥,我就立即帶著人馬趕來,”封吏候看了看四周,見也無其他人,便問:“你的兩個師兄,文鎮蜀和武震川呢?他們去哪兒了?”封疆候沉默半晌,終於開口說了一句,“他……他們都……死了,是被那個吐蕃人殺的,二人都身首異處,死相慘不忍睹……”封疆候一五一十的將剛才發生的事兒告訴了封吏臣……

封吏臣聽後破口大罵:“這魔頭,太可惡了,居然打到了家門口來,殺我這麼多徒子徒孫,我到要看看他如何在三招之內打敗我,明日若是不來還好,要是來了定要太有來無回,”封吏臣見兒子已經累得寸步難行,立即叫人扶封疆候上馬,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又趕回‘三清殿’,將封疆候扶進房間為其療傷。

第二日,陽光明媚。厲雪霜等人也起了個大早,準備好馬車向青城山進發,也想去目睹此戰,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更名為青城山。相傳軒轅黃帝遍曆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青城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諸峰環繞,狀若城廓。故為“青城”山。另一種是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時佛教發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發生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詔書將“清城”寫成了“青城”,所以改稱青城山。

厲雪霜一路走來行駛緩慢,邊觀風景邊趕路,常年蔥鬱的青城山恰是神仙洞府,不藏鬼怪必有神仙,紫氣繚繞飛泉湍急,但一路之上都未曾見到青城派弟子崗哨,“如此的安靜似乎有些奇怪,難道是大戰前的死寂?”尋幽疑惑的問道。厲雪霜隻是微微一笑,“封吏臣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一心想得到七殺印,誰知在滄浪派圍攻屈郎之時隻得了一半,便如獲至寶逃會老窩青城派,這才被納木錯殺上門來,我猜他昨晚定是一夜未睡,精心布置定要殺死納木錯,他將青城派所有弟子都收攏到山頂,把力量聚集在一處,要是他被納木錯三招之內打敗,他的弟子肯定群起而攻之將納木錯亂劍刺死……”厲嗜惺臉上還是裹著紗布,朦朧的聲音說道:“哼!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那個不是貪生怕死之徒,貪名求利之輩……”厲雪霜立即打斷父親的話,因為尋幽、尋慧畢竟是峨眉派之人,“爹!怎麼這樣說,也不是所有名門正派之人都是如此,不要一棒打翻一船人嘛!”

走了不知多久才來到‘三清殿’,宮殿高大雄偉,浩然壯觀難以形容,此時已是午時過後,幾人早已疲乏,正準備就地歇息,晃眼兒一看,隻見‘三清殿’巍峨矗立與懸崖之邊,背靠雄峰,高聳入雲怪石嶙峋,右側輕鬆簇簇破土拔起,一根根粗壯參天直指蒼穹,左側是懸崖深淵,萬丈石穀觀不見底,而前方卻是一馬平川,偌大一塊空地,供青城派弟子演武練功,在空地之上有一把椅子,椅子之上端坐著一人,兩鬢斑白雙目有神,虎須劍眉老當益壯,發際後延高梳發髻,頂一尊紫雲冠,插著流雲簪,身穿一太極道袍,旁邊立著一把檀木劍,如虎盤踞霸氣凸顯風雨不動,“這人我在滄浪派見過,他便是青城派掌門封吏臣,”尋幽指著院壩中間的前輩說道:“厲施主,看來你猜錯了,你不是說他將所有弟子都收攏到一起,要和納木錯決一死戰嗎?現在看來他倒不怕死,一個人獨坐於此……”厲雪霜慧眼旋轉,向四麵八方都瞅了瞅,見右側的密林之上無數鳥雀尖叫,久久不肯落枝,“尋幽!我還是堅持己見,”厲雪霜指著密林說道:“你看,那片茂密的林子上空多少鳥雀驚飛,裏麵不知多少刀斧手、弓箭手。”尋幽仔細一看,略有思索,驚訝的眼神看著厲雪霜,“難怪我家主人喜歡你,你整天心眼兒太多了,什麼事兒都看得透,什麼事兒都瞞不過你!”厲雪霜拍拍尋幽肩膀,“人在江湖為求自保,必須多一個心眼兒,不然怎麼能活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