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臨江詩宴(1 / 3)

朱駿帶了碧兒再次來到臨江樓,依然是步行,並不是朱駿沒有馬車可乘,朱家富有,車馬眾多,隻是朱駿初來乍到,卻坐不習慣,隻苦了碧兒一雙三寸金蓮。

今日是臨江樓的大日子,臨江樓的十年之慶。

臨江道上人流不息,止於臨江樓前。臨江道指的就是從臨江廣場穿過高樓外圍再縱深到第二道水門的大道。樓主房仕龍今天是喜氣洋洋,雖然這臨江樓並不是他私人的產業,但是他的主子卻讓他全權管理臨江樓,十年風雨,臨江樓從中京三流的酒樓,曆經千萬難關,終於躋身中京三大酒樓之列,這裏麵灌注了房仕龍無數的心血。

雖然臨江樓的大部分利潤要被主子抽走,但是剩下的小部分也算是一筆巨款了,何況光臨臨江樓的人不是出使國外的高官就是各地遊曆的名士,十年裏麵,房仕龍跟很多中京上層人士混個臉熟,地位也水漲船高,出門人們都尊稱一聲“房爺”。

“房爺,你看是不是開始了?”旁邊的高掌櫃打斷了房仕龍的回憶,諂媚的說。

房仕龍昂起頭來,臉上些微的慍怒,顯然是因為高掌櫃打斷了他的回憶而有點掃興,但是看到樓下擁擠的人群,他們都在期盼著臨江大會的開始,有部分人甚至是興高采烈的等待著。

今天是臨江樓十年之慶,主子招呼房仕龍開一個臨江宴,用以網羅天下才子,不論貴族平民,隻要有人能為臨江樓賦詩一首,都能免費參加臨江樓的大宴,吃飽喝足還能拿一個不小的紅包,其中選出的前三名甚至還會受到臨江樓神秘老板的接見,有望躋身士壇。於是乎今天中京各大有名無名的才子都來到臨江樓前,等待著這一豪宴的開始。

房仕龍的目光掃過樓下的人群,一種俯視眾生的感覺油然而生,大聲說道:“各位鄉親父老,才子佳人還有外地來的朋友,今天是我們臨江樓開業十年之慶,為了感謝街坊鄰居和各地賓客十年來對我們臨江樓的愛護,我們臨江樓在今天將舉行一個十年慶宴,凡是能給我們臨江樓賦詩一首,留以紀念的人,不論高官名士,市井平民,也不論是中京才子還是外地遊人,都能免費進入我們臨江樓的十樓九苑,臨江看景,舉酒賦詩。最後我們將評選最為才高的三位才子,他們將作為我們臨江樓的三位貴客受到寧王爺的接見,這等榮幸之事,希望各位來賓不要錯失良機。”

房仕龍清了清嗓子,待得下麵的歡呼聲過去,大聲說道:“現在,我宣布詩會開始。”

不多時一個青袍男子出得人群,走上前來,他撈起袖子,大聲道:“昔遊曉峰閣,今上臨江樓。來者止步歌,去者自不留。”說完他竟徑直走上樓去,眾人見他瀟灑不羈,頗有騷人風範,自無異議,房仕龍看那男子年少輕狂,不由心裏鄙視一番,單那人詩詞也算不錯,是以並不發話。

第一首詩詞一出,眾人本來在心底計較一時的詩句卻不敢拿出來丟人了,人群變得安靜起來。房仕龍看見有些冷場,於是馬上說道:“大家不必惜才,今天我們臨江樓不談生意,隻談詩歌,所謂歌者留其名,隻要你們能為我們臨江樓留詩一首,我們就會為你提供最好的免費的服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大家速速賦詩,也讓大家見識下自己的才氣啊。”

房仕龍不愧是人海裏翻騰過來的人物,幾句話就把眾人的心思給勾了出來。隻見一個身穿紫色絲袍的公子擠出人群,吟道:“十年樹巨木,百年樹楷模,江流千萬載,隻見臨江樓。”

“這位公子才氣不俗,房爺這臨江樓十年之期就能留名天下,確實是江流萬載的幸事,恭喜了,房爺。”那為紫袍公子見有人為他助場,自是高興,對著眾人一個揖手,緩緩的走上樓去。

這時一個身穿戰甲的軍士擠上前去,樓上的房仕龍臉上浮起不滿,冷哼一聲說道:“劉軍爺,今天是我們臨江樓的喜事,不知道您來這裏有何貴幹?”

那軍士停下步子,嬉笑的看著房仕龍,說:“房爺,我隻是張公子的跟班,粗人一個,不用為難我吧?”

房仕龍本來不想再說,旁邊的高掌櫃見自己的老板不高興,卻是說道:“劉軍爺,今天臨江樓的規矩是賦詩上樓,你看張大公子都已經是賦詩一首,你可不能壞了公子名聲。”

那軍士一愣,古銅色的臉馬上羞成絳紫色,搔頭撓尾一陣子,突然挺起胸膛,大聲喝道:“公子爺臨江,小跟班上樓。隻要詩一首,酒肉個個有。”說完掩麵跟上前去。人群馬上爆出一陣大笑,連房仕龍也是差點笑翻。眾人好不容易止住笑聲,那張大公子已經上得二樓來,房仕龍隻得上前去作揖招呼。“公子爺今天好興致,房某感激不盡。”說完低下頭去。

張公子玩味的看著他,等他把作揖做足了,然後才扶起他來,微笑著說:“房爺好本事啊,這臨江樓開業之時,我還是個小孩,想當年我流落中京,要不是寧王爺收留,現在不知道還在哪裏混日子呢。哎,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房仕龍唏噓一聲,答道:“公子乃人中龍鳳,不論去到哪裏都會遇到貴人的。”

張公子大笑一聲:“多謝房爺抬舉,今天這酒宴不錯,房爺又立新功啊,哈哈。”說完轉上三樓而去。

房仕龍丟了個眼色給高掌櫃,也跟了上去。

高掌櫃幹脆下得樓去,繼續監督詩會。

不多時已經有二十幾個人上得樓去,其中竟然有落魄的外地來客也憑著詩歌一首獲得了免費的宴請。於是樓下眾人的呼聲越發高昂起來。那些等待多時的中京才子自然是躍躍欲試,苦苦醞釀自己的詩詞,大部分還是看熱鬧的市井小民在起哄。

那胡大少幾個也擠在人群中苦思,這幫紈絝子弟雖然平日都不務正業,但是整日混跡勾欄,對那詩詞風月卻也算拿手,隻是今日是寧王設宴,平常的詩詞隻怕不好糊弄,是以都想拿出一首震得住的好玩意出來,苦苦思索。

相傳這寧王為當今皇帝第五子,年少便遊曆天下,結交文人,學的一身好才華,為中京留下許多美妙詩篇,恰巧當今皇帝也是個中庸保守的皇帝,看重文才高過武藝,是以寧王格外受寵,傳為中京第一才子,是百姓口中的才子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