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潞州別駕(2 / 2)

凝之抱著阿陵,姿態隨意地略一拱手,笑答:“尚好,隻是次子年幼懼熱,乘了五日的車極不耐煩。”

元夕手上牽著四歲的阿幸,聞言詫異,這二人說話熟絡,顯然早有來往。什麼時候開始的?好啊!阿凝不告訴我,看我回頭三天不和他說話,急不死他。

是日,一家四口住進別駕府中的客院,李隆基設宴款待。

李隆基的這座府邸極為廣大,據婢女說有二百多間房,元夕覺得此言非虛;坐了至少一刻鍾肩輿,才來到後園新建的德風亭。婢女將人帶進亭中,李隆基正妻王氏在內等候。

臨淄王妃王氏嫁李隆基十五年,一直沒有子息,見到元夕二子,又喜愛又羨慕,不時看上幾眼。笑對元夕夫妻道:“此亭涼爽,故而接風宴設在這裏了。”

元夕環顧四周,見此處林木繁茂,亭西有條輦道直通小山嶺,嶺上有一尚未完工的小樓,讚道:“好景致!雖是酷暑,然繁陰蔽日,翠色欲流中但見朱樓一座,令人心境舒爽。”

王妃聽元夕的讚譽正合心意,就聽凝之說道:“德風亭,此名取自《論語》‘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麼?”

王妃之前聽說崔中元是崔神基七子,卻是武舉出身,以為是個五大三粗之人,方才一眼已發覺其人風姿倜儻,這會兒再說出個典故,便認為更是不凡。當下口中稱讚:“崔家七郎文武雙全啊!”絕不慢待,熱情招呼元夕一家子坐下。

按照史書記載,王氏的下場是極為可悲的,竭力幫助李隆基稱帝後,開元十二年被廢庶人,同年死於宮中。

王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曾哭問已是帝王的李隆基:“陛下難道不掛念當年阿忠(其父王仁皎的小名)拿衣服換一鬥麵粉,給您做生日湯餅的事嗎?“

李隆基聽了當時也為之感傷動容,暫時放下廢後的打算,不過後來還是廢後了。足見李隆基是個無情的人。不多時,李隆基過來,遙指那小樓說是新建的看花梳洗樓,買了……

嘶——,用那麼多上好原木得多少錢!可見李隆基的本性就是愛奢靡,跟楊玉環沒啥關係,元夕忍不住心裏腹誹。

宴飲開始,席間有當地特產潞酒,酒色澄明,氣味香遠,算得上是這時代的好酒。女主人王氏大方得體,待元夕沒有擺王妃的架子,這讓元夕越發憐憫她日後的遭遇,因此也極為配合她的言談,賓主甚歡。

晚間回房,元夕已忘記不與凝之說話的打算,“阿凝,我看王氏是個賢淑的女子,所以那個人肯定是薄情寡義之徒,我們得小心才是,別被卸磨殺驢才好。”

凝之知道她說的那個人該是李隆基,笑著寬慰道:“大凡弄權之人手中必有幾把刀,他那樣的人怎舍得輕易丟棄一把好刀。”

二人相視一笑,元夕猛然想起原先的打算,瞬間變臉,冷哼一聲,扭頭再也不理。凝之驚呆,趁著元夕去沐浴,按照常規開始冥思苦想、深刻反省這一天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