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91地塊裏,就有一個村子。
原本是村子,隻是隨著這些年城市化進城,隨著星城的版圖越來越擴大,逐漸的把一些附近的鄉村納入了城區,重新進開發。洋湖這邊也是如此,原本這邊就列入了重新開發的計劃當中,隻是一直到前些年還沒有著手。
也是這一屆的領導班子看重了洋湖濕地公園的潛力,準備把嶽麓這邊的拓展重心往南邊再推,也就是現在的洋湖濕地公園這一塊。
HIJ三個地塊雖然已經拍賣出去了。
但是在拆遷補償款這一些,卻還沒有全部談攏。
大部分村民都已經簽了補償協議了,隨時都可以搬離,有的已經拿了搬遷費等等先行搬離了。
而有的人,卻還沒有簽。
有些是屬於觀望,其次就是暫時沒找到新的臨時住所,或者對開發商那邊擬定的臨時住所不太滿意,又或者是拆遷還沒拆到這邊來,所以先繼續在家裏住著。
而有的,則是嫌補償款不夠,不答應簽署,因此當了釘子戶在鬧。
沈東梅這一家,就是這後者。
沈冬梅一家,祖孫三代都住在這裏。
上有沈冬梅跟老伴。
下有三個兒子,六個孫子。
如今孫子也已經有十六七歲左右了,很快就要成年。
沈冬梅這棟樓房原本是兩層樓,一樓的房屋麵積為140平方米,哪怕是算上二樓,加起來也才90前後。
而拆遷補償款這邊,是按照房屋麵積進行補償的,而且補償受益人是房產產權擁有者,也就是沈冬梅的老伴。
星城洋湖版塊這邊的R類住房,平均每平方米在6000-7000元左右。
政府給予的拆遷補償款為每平方7000元。
沈冬梅老人這一棟二層樓房,總共可以拿到大約0萬左右,這還不算搬遷費,安置費等等,算上這些,大概能拿到05萬。
而問題,就出在這裏。
0萬。
而沈冬梅老人是祖孫三代同堂,三個兒子,怎麼分?
不僅如此,孫子也馬上成年,到時候也要成家立業,房子怎麼辦?
沈冬梅的大兒子憨厚老實,跟二兒子一起在星城上班,平日間隻有下班才回來,家裏日常的事情都是讓老三在這邊處理。
而三兒子則遊手好閑,平日間就在洋湖一帶混跡,三兒子的媳婦也不知道是從哪裏聽來的消息,是鄉下老房那邊的拆遷,是按戶頭人口補償的。
也就是拆遷,不是按房屋麵積進行補償,而是按每一戶裏有多少人,按人口進行補償。
而這邊,三個兄弟,怎麼分這0萬?
而且這0萬在星城也就隻能買一棟房子,算上裝修費用那種。
而且,一旦這棟樓房被拆了,那麼兄弟三人自然也是要分家另住的。
畢竟城市裏的高樓不同於他們現在的這種原本二層樓房。
三兒媳就不同意安置費補償協議,不同意按平方分配,堅決要求要按戶頭補償,這樣下來,每人都能分到更多的錢。
事情就一直開始這樣僵持住了。
這一僵持就是幾個月下來。
周圍的鄰居也都簽署了安置補償協議,唯獨沈冬梅這一家不願意,還是堅持要按戶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