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反應最為激動的,還是一些老人和從戰場上退下來的上了年紀的人。
“我的兒子便是遼東軍隊當中的一員,原本到了冬天我便擔心他在那邊的處境,沒想到遼東竟然遭了災,遼東本就是苦寒之地,這下了這麼長時間的血,簡直不給人留活路,我家境雖說不殷實,但是為了我的兒子還與他的袍澤們,我願意捐出一匹麻布還有百文銅錢。”站在棚子麵前的一上了年紀的老伯雙目含淚。
所謂兒行千裏母擔憂,現在這老漢的兒子正在遼東守衛邊疆,遼東又遭了災,怎能不讓他擔心,尤其是告示之中寫了遼東大半將士都有凍傷,這讓這老漢的心中更是緊張。
“妾身在此代遼東的諸多百姓與軍中的將士們多謝這位老伯。”王氏語氣誠摯的說道,隨後又轉過頭來對著身邊的小歡說道:“小歡,將老伯的名字與所捐獻的物資幾何都記載下來,以備賬房查賬。”
“是,夫人!”小吉應了一聲。
侯府搭建的棚子就在西市旁邊,有經常去侯府送貨的人自然認出了王氏身邊的小歡,有的甚至認出了王氏。
人群中一傳十十傳百.....
“這不是東山侯府的晉國公夫人嗎?”
“是啊,竟然親自在街頭為遼東的將士們募捐......”
“對啊,你看,旁邊還有專門記賬的丫鬟呢,那丫鬟我見過的,是晉國公夫人的貼身丫鬟,我去侯府送柴的時候還見過她好幾麵呢。”
“晉國公夫人都親自出來了,這賑災的事情不一向都由朝廷來管嗎?”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今兒個不光是東山侯府這一家,還有幾家國公夫人和長安城的一些官太太們,都出來為遼東的百姓和將士們籌集物資呢,聽說前些日子她們一起,在玄武摟開設了一個什麼晉陽公益基金的商會,好像是專門幫助窮人和災民的民間組織呢。”
能給眾人解釋晉陽基金會的,顯然身份不是一般的人,正是中書舍人,馬周。
說起這馬周,年輕之時也是時運不濟,胸懷大才卻無人賞識,剛入長安之時,也是僅僅在中郎將常何府中做一門客,好在常何為人正直,對馬周也頗為照顧,馬周這才在長安得以安身立命,才能有了後來深得李二陛下賞識,仕途青雲直上。
玄世璟早上去宮中接晉陽的時候,順便將王氏所說的事情跟晉陽提了一提,晉陽當場就想到了這位深受自家父皇器重的人才,便帶著玄世璟到了立政殿。
早朝散了之後,李二陛下總是喜歡在立政殿與長孫皇後聊聊天,說說朝堂上的事情,所以,晉陽才帶著玄世璟直奔了立政殿,跟李二陛下點名要馬周前去作為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