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妃點點頭:“若不到被逼的走投無路,母妃也是不願意如此的。”
“母妃,你想想,這些人想要光複大隋,是離不開咱們母子的,所以,他們能做的,也就僅僅隻有逼迫而已,萬萬不會做出傷害咱們母子的事情,也絕對不會讓咱們出事,所以,這就是咱們最大的優勢,就這一點,咱們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應對他們給咱們拋過來的難題了。”
楊妃聽完李恪的分析,也是十分認同的點點頭:“不錯,看來剛才母妃也是被嚇到了,如今靜下心來想想,的確,主動權是在咱們手中的,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破釜沉舟罷了,無須再多懼怕些什麼。那恪兒,如今這事情,你打算如何應對?”
現在春闈作弊案就擺在眼前,大理寺和神侯府都已經布置人手在下手查探了,雖說那些人行事隱秘,但是也不能說是毫無破綻,被發現蹤跡,也是遲早的事情,到時候要是被神侯府盯上,怕是連逃都逃不掉。
之所以不擔心大理寺而偏偏擔心神侯府,就是因為春闈考試的案件也涉及到神侯府,為了證明清白,神侯府一定會竭盡全力的去查探這件案子,依照現如今的神侯府,查探這件案子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更何況東山侯府名下,還有一個盛唐商會,表麵上是商會,實際上也是侯府一切消息的來源。
誰讓商人走的遠,走的廣呢,消息的來源自然也就大了許多。
聽到這個問題,李恪陷入了沉思,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替那些人收尾,抹掉一切證據,這樣一來,雖然可以高枕無憂,但是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一來二去,那些人就會更加的肆無忌憚,難不成自己每次都要跟在他們後麵收拾這滿目狼藉的爛攤子嗎?
若是不這麼做,神侯府到時候說不定就會順藤摸瓜,找到吳王府這邊來,到時候被錦衣衛找到了證據,自己又該如何?被動的將前隋的那些人暴漏在青天白日之下嗎?
第三種後果就是,作為吳王,將這個鍋背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後果是什麼,李恪十分清楚,本來因為血統的緣故,在朝堂上就不受大臣們的喜愛,現如今又出了這麼大的紕漏,難不成自己真的要一輩子碌碌無為,老死在吳王府嗎?
越是往下想,李恪的眉頭皺的就是越緊,現在的生活很好,他不想去改變什麼,無論是與李承乾和李泰之間的兄弟情,又或者是與玄世璟之間的情誼,但是因為前隋大臣的存在,這關係在這危機四伏的長安城,到底還能存在多長時間?李恪不敢去想。
但是現在,李恪不得不去想,因為這些事情,極有可能改變他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