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的地位,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若是張亮還是這般張揚,不知收斂,早晚在長安城也是待不下去,待不下去還算是輕的......他也是普通人家出身,沒有後台,全靠著這麼多年的拚搏才走到這個位子上,加上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雖說陛下念其多年勞苦功高,可是這勞苦功高能念叨幾次?當皇帝不再保護他,他遲早被人群起而攻之。
玄世璟一邊尋思自己的事兒,一邊在工學院之中溜達著,目光所及之處,不少年輕的學徒手裏拿著工具,在用學員中的邊角料來鍛煉自己,或是做些已經有的成品,或者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弄出些千奇百怪的東西。
不管是循規蹈矩也好,富有創新也好,總而言之,工學院有這些年輕人,還是很具有活力的,失去探索的活力,這才是最大的悲哀,因為失去了探索,就隻能原地踏步,到最後,遲早被人超越。
所以工學院很鼓勵學徒們探索創新,一邊探索,一邊打好自己的基礎。
四處走動著,玄世璟感慨,這工學院,是真的靠著這幫人富起來了啊,現在不但能維持學院內的消耗,還結餘下不少錢財呢,不過這些錢錢堆也沒要,一直都存在工學院的庫房之中,有專門的賬房看管,記錄收入支出。
總而言之,能夠正常的運行下去就很好了,等再過幾年,工學院會比現在更加輝煌,因為過幾年到這邊的學徒,就不單單是普通的學徒了,將會是一批受過基本教育,上過學堂,讀過書識過字的學徒了,這樣一代代傳下去,將會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精銳,寫出越來越多用來記錄的書籍,即便是後來再有人進工學院,也有前人所記載的書籍供他們觀看。
這就是傳承。
工學院的後院有個碼頭,從這邊的碼頭出去,出了水門就是玄武湖,碼頭旁邊停泊了三艘船隻,兩艘小的,一艘規模比較大的,足以稱得上是畫舫的船隻,這艘船隻應該也是長安城中誰家定做的,工學院反正是用不到這麼大的船。
至於規模更大的,現在還隻是躺在桌子上的一堆圖紙,而且,玄武湖,也隻是適合做個模型,真正的大規模船隻,甚至戰船,在這裏,難以施展開。
就這麼一艘畫舫,估計也得好幾百貫銅錢吧,至於材料價錢,倒是用不了這麼多,而工學院賺錢,就是這麼賺的。
工學院越來越好,玄世璟心裏也是越高興,至少,他的苦心,他的付出,到了今天,總算是結出了甘甜的果實,至少他對大唐,做出了肉眼可見的貢獻,沒有白白在這世上走上這麼一遭。
工學院的工匠無論是對於工學院來說,還是對於玄世璟來說,甚至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寶貝的很,朝廷也意識到工學院的價值所在了,隻是工學院雖然實際上還是玄世璟在做主,但是名義上仍舊是在魏王李泰名下,工部不敢對李泰指手畫腳,也不敢將手伸到李泰那裏去,這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