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著長安城比較近的人,接到信件之後,覺得能信得過兩人,便拖家帶口的過來了,因此,幾座已經完工的宅子已經有人住進去了。
今年秋天的時候,玄世璟便打算擴大書院的招生範圍,不在局限在一個小小的東山縣了,十裏八鄉,隻要有孩子滿足條件,想來上學,通過了書院的考試之後,便可入學,年紀仍舊是這麼個年紀,哪怕識字不多,書院都能從頭教起。
而書院現在的學生,有的或許會繼續深造下去,有的會去工學院,有的或許還能留在莊子上,學些其它的本事,比如即將開院,由孫思邈執教的醫學院,或是由跟隨著玄世璟上過戰場的高峻執教的兵學院。
明德書院就像是一鍋大雜燴一樣,但是不同的是到最後,重要分出分支來,越分越細,至少現在,要將文武工分開,繼續深造的,便是文,入兵學院的,便是物,工學院和醫學院,統稱為“工”。
學院的事情,玄世璟交給了高峻,畢竟以後高峻還要在學院裏執教,現在最缺少的,估計就是工學院的教書先生了,人員的問題玄世璟也不是沒考慮過,他在軍中的人脈還是不少的,與玄家關係不錯的幾位國公可都是帶兵打仗的,堪稱一代名將也是綽綽有餘。
隻是讓程咬金來教導書院的學生?一天兩天還行,這時間常樂,人家現在好歹還在朝堂上活躍著呢,哪兒能來做什麼教書先生。
若是換了其他人,誰能來呢?
最理想的人其實就是李靖了,但是李靖這人怕事兒,侯君集他尚且不敢教導,還是教一半留一半,莊子上的學生,能入的了他的眼嗎?
李靖書兵法,束之高閣,就這一副不想惹事的姿態,讓他來書院教導學生,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過除了李靖之外,玄世璟倒是覺得還有一個人比較何事,雖然不及李靖,但是也是一代名將,隻是有好些年沒掌過兵了,年輕的時候也是南征北戰,馬背上建功立業,為大唐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人便是李孝恭。
李孝恭從前幾年開始,除卻在朝堂上溜達溜達以外,就不怎麼管朝堂上的事兒了,即便是想管,也是力不從心了,都說習武的人身子好,可是生逢亂世,戎馬一生,早年又是流血又是摔打的,身子能好到哪兒去,再加上李二陛下登基之後,李孝恭身為皇族,幫著李二陛下又是平這兒,又是管哪兒的,也是操勞了好幾年,更是將自己身子的這點兒底子給消耗殆盡。
如今大多數時間,也隻是在家裏歌舞自娛罷了。
這種日子,聽上去倒是自在,但是仔細講究起來,隻會加速對他的那條命的禍害罷了,還不如來書院,至少,現在孫思邈要一直留在東山縣莊子上,等到秋後去執掌醫學院了。
既然孫思邈留在了東山縣,那玄世璟可就有資本去挖人了,尤其是那些身體不好不再適合朝堂或者是已經從朝堂退下來,在家養老的相公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