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6章 送往長安的奏折(2 / 2)

也罷,等到李二陛下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後,應該會有想法,到那個時候,再與李二陛下商討也不遲。

書院在元日過後就已經開學了,裴行儉又住在了書院當中,而玄世璟關於水師的想法一出來,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裴行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兵學院的學生在書院裏,已經在紙上劃拉了半年了,也該是好好操練操練他們的時候了。

常樂將折子送到了李二陛下的書案上之後,也帶回了李二陛下的旨意,著玄世璟明日下午,入宮覲見。

如今李二陛下處理政事的地方也成了紫宸殿,相比於甘露殿的環境氣候,紫宸殿好處不止一點半點兒,更關鍵的是,李二陛下身處紫宸殿之中,心情都是不一樣的。

奏折送到李二陛下手中當天,李二陛下沒有再去理會別的奏折,對著玄世璟的奏折反複的琢磨了大半天,一直到晚上用晚膳的時候,腦海裏想著的,仍舊是玄世璟奏折上所言之事。

如今的大唐,真的已經到了一定的地步,百尺杆頭了嗎?想要再往前走一步,能走嗎?如何走?

轉過年之後李二陛下心裏也壓著一股勁兒,隻是這股勁兒是什麼,連李二陛下自己都弄不清楚,今日見到玄世璟的奏折之後,他才明白,原來自己心裏真正擔心的,是大唐的往後,大唐走到今天,接下來該如何再讓大唐更上一層。

大唐才定鼎三十多年,從前隋手中接過來的,是一片破碎的山河,貧瘠的社稷,磕磕絆絆的走過武德年,迎來了貞觀朝,貞觀朝這二十幾年,大唐走過的這一段路,從一無所有,到生活富足,步伐很快,也快的穩健。

如今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如何?

滿足於眼前顯然是不行的,治國也如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

可以說玄世璟的一道奏折,點開了李二陛下心裏的一個結,但是結是點開了,該如何解呢?

大唐四方安定,外無戰亂,內無饑荒,這是當年李二陛下征戰天下的時候就在心裏建造起來的理想鄉,如今通過二十多年的親手治理,已然已經實現了。

也就是說,當初李二陛下的願望,如今已經達成了。

是不是到了再給自己找個新的願望的時候了?

這一夜,李二陛下早早的就歇息下了,隻是心中有事,睡的並不怎麼好。

次日過了朝會之後,李二陛下依舊在紫宸殿中處理政事。

“德義。”

“老奴在。”德義連忙上前應聲。

“晉陽郡公還未到?”李二陛下問道。

“陛下,現在才剛剛過了午時,應該已經在進宮的路上了吧,要不,陛下您先用膳吧。”德義說道。

從下了早朝到現在,李二陛下一直忙活著批閱奏折,無心用膳,畢竟還有一些折子,是昨天留下來沒有批複的。

昨天李二陛下光顧著想玄世璟的那道奏折了,哪兒還有心思想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