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咱們就去書院裏走走。”李二陛下起身說道。
李二陛下要去書院,德義趕緊率先出門吩咐侍衛們準備。
其實也沒什麼好準備的,馬車一直在外頭候著,晉陽公主與陛下同行,兩人同乘一輛馬車就是了。
李二陛下和晉陽登上馬車之後,馬車就朝著東山縣書院去了。如今的書院占據了整個山坡,連帶著山坡下麵的一大片兒地方,都是書院的範圍,當初玄世璟在為書院做規劃的時候就已經將這些地方都規劃進去了,當時書院的主體學舍和宿舍已經施工完畢,後來周圍的這些建築都是慢慢的重新蓋的,這兩年下來,書院已經形成了規模。
今時不同往日,李二陛下再到書院的時候,已經不是兩年前他所見到的書院了,如今僅僅是書院的大門,就已經變了模樣,書院大門上的字,文學院的字是蕭瑀題的,醫學院的字是孫思邈寫的,而兵學院的字,則是出自李孝恭的手筆。
這三人算是這三處書院的開山山長了,他們的身份對於書院的意義,也是非同尋常。
而高士廉習慣了在明德書院,因此,即便是三處書院落成之後,高士廉仍舊是在明德書院教導那些孩子,讓他們把基礎給打好了。
說起來,最為辛苦的,應該就屬高士廉了,高士廉是第一個到莊子上書院教書的先生,高士廉對於莊子上的書院來說,除卻玄世璟之外的另外一個奠基人,對於書院來說,意義非凡。而莊子上的書院對於高士廉來說,也是意義非凡。
書院讓高士廉找到了餘生的意義,無需在從朝廷告老請辭之後,從此在家中消寂,每天有事做,還是教書育人的好事,他心裏也是高興的。
像他這樣的人,忙忙碌碌一輩子了,什麼大風大浪沒有見過,到了晚年有個這樣的安身之處,甚好。
馬車在路上走了一刻鍾的功夫,就從書院大門進了書院之中,最先去的,自然是明德書院。
高士廉是長孫皇後的舅舅,也就是晉陽的舅姥爺,與李唐皇室沾著親呢。
書院之中仍舊是朗朗的讀書聲,外頭天高雲淡,蟲鳴鳥叫,學舍之中學生稚嫩的讀書聲,聲聲入耳。
一進書院,李二陛下的心緒神奇般的平靜了下來,晉陽說的沒錯,書院還真是有這麼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神奇作用。
走在樹蔭下,李二陛下在書院的學舍外頭,透過打開的窗戶,看這學舍裏麵的學子們,捧著書本,搖頭晃腦的讀書,高士廉則是坐在上首,手中也拿著書本,隻是目光一直都在學生的身上。
這裏的氛圍是好的,李二陛下的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到底是書院,氣氛之中都彌漫著純粹,與威嚴的宮中之不一樣的。這裏更讓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