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皇駕崩的時候,李二陛下並沒有下令讓先皇的嬪妾們殉葬,原本在永安宮的那些先皇的嬪妾們,要麼是跟著自己的子嗣去了封地,沒有子嗣的,都在寺廟裏呢。
李元祥的生母楊嬪,先皇去世的時候,李元祥也才十二三四年紀,也沒有封地,雖然如此,但還是從宮中出來了,在長安城的十六王宅住了一段時間,李元祥成年之後,有了封地,這才隨著李元祥去了封地。
而李元祥到了封地之後,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雖然到了封地之後也就兩三年的功夫,楊嬪就去世了,但是楊嬪活著的時候,李元祥也是那般做派,這當中若是沒有楊嬪的意思,玄世璟是不相信的。
玄世璟也是前些日子在宮裏聽到一些隻言片語,這才知道李元祥當年的那些事情的。
這大明宮的前身,便有永安宮的影子,當年在永安宮伺候先皇的太監宮女也有些年歲了,李二陛下放出宮去一些,但是宮中還有一部分人留了下來,新宮建成之後,這些人自然而然也就留在了新宮之中。
這些日子在東宮,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書房之中,但是始終是在宮裏晃悠,心裏也惦記著莊子上這邊的事兒,想著李元祥現在在莊子上做教書先生,對於李元祥的事兒,在長安城這邊的尾巴,也都已經處理過了,但是還是忍不住有些好奇,至少作為現如今莊子上書院的主事之一,也要了解一下李元祥的來曆始末。
因此在宮中打聽到了一些原本在永安宮伺候的老人,向他們詢問了李元祥和楊嬪的事兒,玄世璟這才知道,原來當初楊嬪是跟著李元祥一同去了封地,是在封地去世的。
李元祥的自保之道,是楊嬪教他的。
雖然這樣對名聲沒好處,但是楊嬪的教導也並不是說是錯的,至少這麼多年過去了,李元祥的名聲雖然不好,但是人安全啊,有吃有喝,錦衣玉食的一直到現在,名聲不好,李二陛下會頭疼,若是名聲太好,李二陛下可就不止頭疼了。
這楊嬪倒是看的透徹了,李元祥如此,何嚐不是自汙。
當年在永安宮的時候,那會兒李元祥才多大。
玄世璟也沒有反駁李孝恭的話,反正現在人已經在莊子上了,前塵往事,知道了就知道了,少去研究因果如何。
楊嬪去世也是前幾年的事兒,再去提起,那不是戳李元祥的痛處嗎?
現在這個局麵,這個情況,都挺好的。
“現在江王在給學生上課嗎?”玄世璟問道。
李孝恭點了點頭:“嗯,現在兵學院的學生是分了兩撥,一撥是我和裴行儉帶,另外一撥就是江王在帶。”
也就是說,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的去向也是分開的,一部分是要進入地麵上的的軍隊,另一部分,則是直接奔著水師去的。
“他一個人帶學生,沒問題吧?”玄世璟問道。
“還有他的一個家仆在給他幫忙。”李孝恭說道:“他那邊的學生,也就隻有十多個,與先前這邊的情況差不多相同,畢竟是第一次開設的類別課程,想要一步登天,沒那麼容易,也是要慢慢發展,等到了來年,估計情況就好多了,現如今江王走的路,是書院上一期學生和先生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