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高季輔的善意(1 / 2)

也正是因此,所以高季輔對於這個莊子上的書院是充滿了好奇,恰巧他又被牽連進了於誌寧的事情之中,因此便向李承乾請願,要到書院這邊來,他也知道,於誌寧不會一直在書院裏待下去,他也不會,所以這一趟過來,也隻是想要來花一些時間,花一些心思,來了解書院而已。

作為吏部的侍郎,他肩膀上的任務,就是為大唐將人才安排在合適的地方去,若是文學院教導出來的學生,真的能夠稱得上是人才,對朝廷有用,有利於朝廷,那他支持文學院也無妨。

所以說,高季輔這是因公來書院的,也是要來考察書院,若是書院真的入了高季輔的眼,那麼,書院在朝中,無疑會再多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

最近這些日子,朝堂之中關於文學院的話題又被提起來了,所以高季輔才決定如此,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作為書院的先生,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越來越好,不追求最強,但求更強,十七人參加會試,進士及第十一人,這固然是個可喜的成績,但是落榜的那六個人,也依舊讓人擔心啊。”玄世璟笑道。

那六個人過了鄉試,但是卻是在會試之中失禮,那他們接下來的路會怎麼去走呢?一旦從書院畢業之後,書院就不會再去管他們今後如何了,他們都是普通莊戶出身的孩子,還會再等兩年,而後卷土重來嗎?

這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吧,畢竟都隻是臨門一腳了,結果這一腳踢偏了。

雖然一次失利,但是兩年以後再試一次也是可以的,會試的考場之中,還有不少三四十歲的人呢,書院的學生這才多大?

他們還有拚搏的機會,就是不知道他們家裏能不能負擔的起.......

這年頭讀書也是個燒錢的事兒,因為第一批書院的學生享受了書院不少補貼,所以說,他們的家裏還是供得起的。

“雖然那六個人沒有中進士,但是過了鄉試,安排在府衙縣衙之中做個小吏還是可以的,以後若是有了資曆,有了成績,也有升遷的機會,做官嘛,也並非就隻有去考進士這麼一條路,朝廷開科取士,兩年一度,每兩年就選出那麼二三十個人來,對於整個大唐來說,這哪兒夠,今年是個例外,進士及第的有四十多個。”高季輔說道。

進士不是入朝為官的唯一的一條路,但是其他的路對於尋常人家出身的人來說,還是去考進士比較劃算。

至於高季輔說的熬資曆,沒個十年八年的能出頭?即便是出頭了,在縣衙之中,也不過是要從一個文吏,再往前走一步而已,從小吏到縣令,都是一個難以邁過的坎兒,誰知道要用多少年,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年八年,更有甚者,一輩子都過不了那一道線。

不過,學生從學院畢業之後,也該是他們自己去決定自己人生如何走的時候了,從一開始,書院的先生就不會強製他們去做什麼,隻是給他們中肯的建議而已,選擇權完全在他們自己手裏,畢業之後,他們手中的選擇權也就更多了,學院的人不可能為他們操心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