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人覺得如何?”玄世璟問道。
“這也是在下生平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的書院。”高季輔說道:“而且這一片書院看似一個整體,分門別類又是如此清晰,文學院,兵學院,醫學院,再加上長安城的一個工學院,玄公是打算重現稷下學宮?”
玄世璟聞言,爽朗一笑:“不敢說啊,稷下學宮何等規模?而這一片書院,也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分了三四類罷了。”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
而莊子上的書院,不過是教授學生的課堂,對上稷下學宮,那是望塵莫及啊。
不過,莊子上既然有書院在,玄世璟也希望書院能夠成為培養人才的地方,成為人才們交流學術的地方,希望書院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全麵,隻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雖然隻是在書院裏走了一圈兒,但是,在下也能理解,為什麼朝中有不少人敵視書院了,也不僅僅是因為國子監的問題,所以,玄公所希望要達到的高度,任重而道遠啊。”高季輔說道。
若是朝中像高季輔這樣開明的官員能夠多一些,那該多好啊,這樣的話,書院可以更放心的大膽的往前走,而不是現在這樣,對誰都要先揣摩提防三分,甚至去背原本就不該有的鍋。
“一步一步來,這才幾年的功夫啊,能走這麼快,已經很不錯了。”玄世璟說道。
從明德書院落成,到現在莊子上的書院都成了規模,六年的時間過去了,從開始到現在,第一批學生走出文學院的大門,莊子上一下子同時出現十一名進士,這已經是書院邁出去的一大步了。
這一步邁出去的同時,也是給兩年前與國子監之間的“鬥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高季輔在玄世璟的安排下,也去看了他到書院之後要居住的地方,他居住的地方,隔壁就是留給於誌寧住的地方,反正兩人是同時要到書院這邊來,就讓兩人在書院這邊做個鄰居吧。
書院周圍是有給書院先生的安置房,但是並不是能無償給他們兩人的,他們兩人對於書院來說,隻是停留的時間久一點兒的過客而已,因此,兩人都要住在書院的客房之中。
知道了住處之後,等搬過來的時候,直接讓人將東西帶到這邊來就是了,今天高季輔到莊子上來,怕是等再過兩天,他就和於誌寧一起搬過來住了。
除卻帶著高季輔在書院裏參觀之外,玄世璟還帶著高季輔去見了蕭瑀和高士廉,現如今高士廉已經從明德書院到了文學院之中,顏勤禮去了明德書院,兩人換了過來,至於交接什麼的,也不是麻煩事兒,兩邊都熟悉,用不了一天半天的,就把事兒給交代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