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麻呂聽李承乾鬆口,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隻要大唐肯從倭國撤兵,條件什麼的,完全可以談嘛,先讓大唐這邊停止對倭國的戰爭,至於談條件什麼的,可以慢慢來......
河邊麻呂覺得大唐的軍隊,現在雖然在倭國那邊,但是距離大唐本土實在是太過遙遠,軍隊的補給線被拉長,即便是在倭國打仗,也不會太過長遠,即便是談條件的時間談的久一些,隻要那邊不打仗,那對於倭國來說,就是有利的。
河邊麻呂想利用這一點,讓大唐不能對倭國這邊獅子大開口,而李承乾則是要想拖著河邊麻呂給劉仁軌劉仁願爭取時間。
雙方都想在談判方麵緩緩進行,但是,李承乾在談判成功之前,是絕對不可能下令讓劉仁願和劉仁軌撤回來的。
這樣一來,河邊麻呂也不可能隨了心願,一旦他見李承乾在談判之中,遲遲不下旨意送往熊津送往劉仁願的手中,那最先著急的,肯定就是他。
宣政殿之中,李承乾和河邊麻呂都是各懷著心思在對話,至於李承乾對吐蕃那邊,那就先拖著吧,讓吐蕃那邊知道知道著急也好,吐蕃人還真以為他們耍的小心眼大唐這邊不知道,如今吐蕃的邏些城之中還有百騎司的人呢,能不知道嗎?
至於倭國那邊,那座銀山百騎司的人已經摸索到了,消息也送回了長安,現在就要看李承乾要怎麼跟倭國的使者來談了。
“既然這樣的話,使者可帶來了你們想要求得停戰和平的條件?”李承乾問道。
“回殿下,這是天皇陛下讓外使呈交給貴國的國書。”河邊麻呂從懷中將齊明天皇親筆所書的國書捧了出來。
雖然河邊麻呂一行人從倭國到大唐長安,路上吃了不少苦,在海上“孤島求生”的時候也已經是衣衫襤褸,但是這封國書,卻是被他們保存的完好無缺。
河邊麻呂和他船上隨行的人,能夠平安的到達長安城,靠著的還真是一股子常人難以匹敵的屹立,當中再帶一點兒運氣。
要是老天爺不讓他們來的話,肯定在他們還在海麵上的時候就刮個大風,下個大雨什麼的,幹脆一個浪頭拍死他們了。
臨安走到下麵,走到河邊麻呂身前,接過國書,捧著它,走到了李承乾的身側,將其交給給了李承乾。
李承乾將國書打開,仔細的看了看,這國書上說的,基本上與河邊麻呂說的沒有什麼出入,多的話,無非都是些客套話,請罪的話看上去還聽體麵的,至於有幾分虛情有幾分假意又有幾分真,那就不好說了。
“貴國天皇認錯的態度倒是很中肯。”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國書說道:“但是,起了刀兵戰事,不是一封國書就能解決的掉的,外使說,是這個道理吧?”
李承乾現在一心想要從倭國拿好處,尤其是倭國的那座銀礦。
大唐的貨幣改革現在基本上已經普及遍了了大唐的十三道,當然,還有些偏遠的地方仍舊需要地方官府的努力,但是金銀作為國庫的儲備,隻能多,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