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日曆,翻開的叫過去,沒有來得及翻開的,是明天和意外。
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明日和意外,究竟哪個先來?安身於現狀的活著,便成了一種對平庸的知足。
這世間最令人慶幸的事,就是睜開眼睛的時候,呼吸著陽光下的空氣時,你清醒的意識到自己還活著。
有人一生追求功名利祿,位高權重的私心私利,爭名奪利,勾心鬥角,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
我從小所目睹的,便就是這樣的事,我看到過,有人為了私利不擇手段,有人為了擁有頭破血流。
在隴中的家庭中,普遍性的存在,一件為其雞毛蒜皮的小事,互撕互害的事。我的家庭也不例外!發生諸多的矛盾,便都從生活的種種小事產生。
積怨會被歲月凝結成仇恨,在時間漫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的見證,便是人心中的性和良知。我不知道自己,該用怎樣的筆去書寫,與我而言,那些風輕雲淡的生活瑣事,是無從用仇恨記取。
那年分家,激起過家族的矛盾,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父輩們的私心私欲,為艱苦的生活,都留下了一筆無可更改的過錯。
人在有的時候犯錯,是一種道德上的糊塗,但是終究是躲不過時間的譴責。我所認為的善良和人性,應該是骨子裏,那最純真的本質所在。
父輩們走過的歲月,至今而言,他們都是辛酸的,小打小鬧的不愉快,我想對於年邁今日的他們,應該如我一般,都一一風輕雲淡了。
歲月埋下的伏筆,無一不是再去打撈和翻閱過往,如此也罷!不提也罷!讓時間裏的過程,永遠塵封在遠去的記憶。
但有一件事,是讓人猝不及防,湧動在回憶的播放器,一貧如洗的家庭,至今憶起時清晰可顯的。那便是我記憶中,西北的上糧事件。
父親因不識字,歲月沒少虧待過他。時至今日的年月,我並不清晰記得了!我唯一記得便是,他不認識自己的名字,交錯了二爸的糧,這件事因果不空。
二爸的糧相對說,要比父親的多,因為二爸承擔的是他和四爸兩個人的土地,而父親承擔的是自己一個人的土地。
交糧在舊年月的西北,無一不是一種對農人的大剝奪,顆粒無收的土地,又該拿什麼去上交糧食?這,與地主時代有何不同。
我並不曾深入了解過這事,因為父輩們的事,我們子女都是沒有權利幹涉的。但父親上錯糧,無一不是對那時家庭的一種拮據性侵害。
父親原本土地就少,而他卻因不識字承擔了兩倍的糧,這對顆粒極少的他,又該如何去養活我們自己?我看到了他善良的本質所在,可我又不知如何反對他文盲的憨厚。
我們常把那曾發生過的事,學著去淡忘和放下,是因為在及其疼痛化的歲月,折磨過一整個曾經!而所謂的放下,不過是逃避記憶和不再願意去追懷罷了。
我記得我在前麵章節中寫到,關於過多的家史,我們後續跟進。其實,在舊年月的隴中,相同的事,並非沒有,而是普遍性存在的問題。
有人為一堵牆積怨結仇,有人為一塊地廝殺不止,有人為一方田爭鬧不休。在法律製裁鬆懈的年月,民風淳樸到無知,無知到寒心。
......略字成憶,何道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終是事事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