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2.郝奇的橄欖枝(1 / 2)

陳軒早就替黃總、郝奇二人訂好了從北京到這座小城的高鐵票。黃總和郝奇二人的航班到北京後,便換乘高鐵直奔北方佳靈集團而來。陳軒在高鐵站接到了黃總、郝奇二人後,便乘專車直達佳靈集團,到佳靈集團時,已是下午一點。陳軒做了精心安排,佳靈集團大門顯示屏上“熱烈歡迎彩雲集團參觀交流”的字樣分外顯眼,連門衛也對車輛免登記便迎入了廠區。黃郝二人此時已經有些疲憊,陳軒便安排到佳靈集團的會客室小憩了半小時。兩點鍾,佳靈集團財務總監、何峰、老楊、陳軒四人引著二人在佳靈集團的新工廠參觀,約莫半小時後,進入了佳靈集團會議室。

在接下來的近三個小時的時間中,除了財務總監做了些介紹外,大部分時間是何峰的表現時間。令陳軒高興的是,何峰確實經驗豐富。他從佳靈集團的發展曆程講起,將信息化的曆程娓娓道來,特別是在佳靈集團在缺乏整體信息化規劃到完成整體信息化規劃和建設的變化。這些內容讓黃總、郝奇二人十分感同身受。用何峰的話說,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企業應對內外部變化,其核心仍然在‘人’和‘方法’。人,既企業的管理層和業務層、信息化的規劃者和實踐者、供應商的交付者。方法,既成熟的平台和方案、科學的規劃與交付、完善的知識轉移和傳承。在‘人’的層麵上,信息化的規劃者是常常被忽略的,部分企業認為企業的管理層的要求便是規劃,其實是有誤解的。盡管信息化為管理服務,但管理的語言和信息化語言是截然不同的,二者如何兼容匹配,是大有學問的,很多項目失敗就失敗在這裏;部分企業認為信息化的規劃是供應商,也是有誤解的,供應商的出發點和企業本質不同,企業自己的路終歸還是要自己走,‘鞋合不合腳隻有腳知道’。在‘方法’層麵上,焦點更多的放在了成熟的平台和方案上,科學的規劃和交付是容易被忽略的,不能過於迷信最佳實踐和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如何將產品理念和方案與企業自身結合,需要有科學的交付,而這取決於企業和供應商雙方團隊的配合,雙方的項目經理是靈魂人物。

黃、郝二人對何峰的觀點頻頻點頭認同。在何峰所表述的內容中,絕大部分是何峰的經驗之談,少部分是陳軒的意見,比如‘不能過於迷信最佳實踐和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陳軒心中對普思沒有與彩雲集團類似案例實在是心有不安,心想借何峰之口盡可能的消除一些負麵影響。

黃總問道:“企業信息化曆程中,最大的難處會是什麼?”

“在不同的曆程中,所麵臨的最大難處是不相同的。在信息化初期,最大的難處在於決策層對信息化的認知有限。有些人過於迷信,有些人又不相信,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導致信息化項目的定位產生問題。過於迷信的,往往定位為‘靈丹妙藥’而寄予它不切實際的期望,最終帶來失望;不相信的,往往定位為‘多餘的保健品’,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而不去重視,最終也會失望。在信息化中期,最大的難處在於信息化的整體規劃是否科學有效。規劃的太過長遠,那短期難以見效;規劃的太過短期,則企業發展幾年後又麵臨巨大的更新換代。這背後,其實是企業對信息化這件事和信息部這個部門的定位問題。信息部門的領導者,應該是經驗豐富的專家,應該是經驗老道的管理者。這樣才能從管理、從專業上去製定符合企業戰略的信息化規劃路徑。這期間,取供應商之所長也是很重要的,佳靈集團在製定規劃時,就從普思軟件獲得了很大的幫助。在信息化成熟期,最大的難處在於自身信息化部門的發展和價值體現。隨著應用的深入,已經搭建了完善的軟件平台,管理價值也得到了管理層認同,業務上也離不開係統,那信息化該往何處提升呢?這時,信息化部門應該更多的深入業務,成為業務部門的幫手,去了解業務。然後來用軟件的力量去引領和輔助業務發展。讓信息化部門同樣成為‘業務部門’,是我個人的追求。”何峰說道‘個人追求’讓人覺得發自肺腑。

黃總對何峰的回答十分滿意,認為在彩雲集團上一次的信息化過程中,確實在內部有一部分人過於迷信,另一部分人不太相信,最終的結果令人失望。這一次之所以彩雲集團希望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再次建設,就是希望能從整體規劃的高度做好策劃,然後落地成功,並且對何峰提到的‘信息化部門成為業務部門’的說法表達了高度評價,認為隻有這樣的定位,才能真正讓信息化部門從業務中來又回到業務中去。

郝奇也頻頻點頭稱是,問道:“佳靈集團在選型時,是如何看待普思和華富的?”陳軒心中對此問題‘咯噔’了一下,又不好接過話茬,好在已經提前和何峰說過這一次是和華富競爭,於是也隻能靜待何峰的應對了。

何峰對此胸有成竹,緩緩道:“這些本來都是很久的事了,如果您不問我也不會說,既然您問道了,我就提一下。當時我們這個行業最大的那家企業,也是競爭對手,就是用的華富係統。說心裏話,華富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也確實很深,方案和案例都十分匹配當時老板的想法。不瞞二位,其實當初我們是基本確定了華富的。當時老板很謹慎,特地通過他的渠道打聽了下那家企業的應用情況,一打聽才知道應用的情況和華富講的有些差距,正準備更換係統呢。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華富當時給我們的價格折扣,比給那家的要高出一大截。我們也不好說華富是不是故意的,不好說。所以就請普思過來談。普思在這方麵也確實是很專業的,雖然講的不如華富好,但是為了打消我們的顧慮,普思直接把產品打開給我們看。於是我們按照當時的需求,在普思的產品中做了細致的測試,我記得前後測試了有一個月的時間。絕大多數需求已經經過了產品級的驗證,我們也就放心多了。後來便選擇了普思作為長期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