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滔在結束了和李璦的溝通後,很快便找到了住在同一家酒店谘詢團隊負責人,谘詢團隊同意在第二天臨時安排一次對采購李總的現場訪談。訪談安排的很順利,盡管是臨時的安排,李明仍然同意抽出一小時時間做訪談。這一個小時中,谘詢團隊按照和楊滔商議的策略,在了解了采購業務,特別是原材料和牧場業務之後,有意無意的主動拋出了關於生產陳總業務的一些不足。
“從現有的整體質量管理來看,目前北方佳靈集團在生產方麵的管理上,確實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谘詢負責人直接用了“不足”這個詞,而不是平時委婉的“需要改進”,“比如說生產過程的抽查基本形同虛設,質量指標的設定也沒有得到嚴格執行,這些都是質量體係的巨大風險。”
李明仍然是溫和的表情,仔細的聽著谘詢負責人的話,不時點頭,在聽到關於生產和質量體係的問題後,回複道:“北方佳靈集團的生產和質量體係的建設一直是越來越嚴格,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執行的問題,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也是很難絕對避免的。既然發現了風險,那麼就要防範掉這些風險,不為以後的生產埋下隱患,這也是這次質量流程委員會請你們來的重要原因。希望借助你們的智慧,幫助北方佳靈集團規範和提升質量體係。至於說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就要看陳總的想法了。”
“我們在調研時,有人提出一個疑問,我也希望能和李總您做個探討。”谘詢負責人說道,“有人提到,質量問題可能會收到牧場的牛奶和倉儲運輸交接過程中發生的,對於這一點,李總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這是一個十分直接的問題,他直接告訴了李明,公司有人在質疑牧場和采購業務的規範性,試圖將質量問題的矛頭指向李明。
“牧場的牛奶和交接過程確實可能會影響質量,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目前我們在牧場的牛奶和交接都有嚴格的管理和記錄,在質量時間之後的檢查中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所以這種想法,也僅僅是猜測而已。然熱,這種猜測是有價值的,最起碼指出牧場和采購業務有可能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空間。”李明即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在現有的牧場和采購業務上看,李總期望要改進的地方會有哪些?”谘詢負責人問道。
“我當然是希望整體都有提升,具體就要看你們的智慧了。”李明回答道。
在結束了和李明的調研後,谘詢團隊又會到了陳總的辦公室,和陳總做了約半小時的交談。這次非正式交談中,谘詢團隊同樣也拋出了類似問題。
“在我們調研過程中,有一種聲音提出來,目前北方佳靈集團的生產和質量管理方麵,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陳總會怎麼看這種現象。”谘詢負責人說道。
“質量問題,從來不是生產出來的,也不是檢查出來的,而是協作出來的。從原材料生產采購,到生產過程管理,到銷售運輸在途,每一個環節都是質量的參與方,都需要對質量有高度的責任感。然而現在我們在整體協作上,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問題。這正是公司成立質量流程委員會並進行這次質量流程谘詢梳理的原因,我們需要外部智慧和經驗幫助我們來優化質量體係。”陳總回答道。這番話和第一次訪談時並無太多不同,隻是陳總說的更加堅決了,“這些提出這類觀點的人,缺乏對這種整體質量的責任感,要拋掉部門觀念,樹立整體觀念。”
晚上,谘詢負責人將溝通的情況告訴楊滔。楊滔谘詢聽著他們訪談時的細節,心中判斷和分析著可能存在的情況。從陳總的情況看,顯然陳總是認為質量應該是全員參與的、多部門協作的,不願為質量時間背黑鍋的意圖,似乎正因為此,才成立了質量流程委員會來搭建一個整體質量體係,同時提高整體質量意識。從李總的情況看,李總的話並沒有直接表態,對生產和質量存在的問題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對采購存在的問題看似肯定卻是否懂。楊滔總覺得這裏麵有很多模糊的地帶,正是因為模糊,所以才顯得不正常。如果李總和陳總是一條戰線的,他的態度應該是要麼和陳總一致,要麼不表態,卻不應該模糊。通常來說,模糊就意味著回避,回避就意味著隱藏意圖和動機。因此,李總和陳總不在一條戰線的可能性要大於在一條戰線的可能性。在陳總這條線已經難以有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楊滔準備將精力投入到李總這條線上去,利用李明和陳總兩人的差異,來尋找機會。何況李明所主管的采購業務,涉及到北方佳靈集團的所有采購業務,就算在質量流程梳理方麵項目的采購,也必定會經過李明之手。如此以來,隻要華富軟件在李明這裏取得突破,意味著質量流程梳理項目也迎來新的轉機。
楊滔回到房間,整理了思路,他決定聯係李明約定見麵時間。可是讓他大感意外的是,李明告訴楊滔,他將在明天八點鍾乘飛機去北京出差,估計需要五天左右才能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