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你知道什麼是裝甲兵嗎?
裝甲兵是陸軍中以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為基本裝備的戰鬥兵種,由德國在1934年成立,裝甲兵又稱坦克兵,是陸軍的重要突擊力量。裝甲兵具有猛烈的火力、廣泛的機動力和良好的防護力,可以減輕常規武器和核武器襲擊的損害,並能迅速利用常規火力突擊和核突擊的效果,實施快速機動、猛烈突擊,在短時間之內殲擊敵人。在合同作戰中,可在其他軍種、兵種協同下或獨立實行作戰任務,也可配屬步兵作戰。
裝甲兵對身高有些特殊的要求,不能太高。在美軍裝甲部隊的所有士兵軍官身高要求162—175厘米;在亞洲國家中:如中國、日本、對裝甲/坦克士兵身高要求162—175厘米,裝甲指揮軍官160—175厘米。
7. 你知道什麼是火箭彈嗎?
火箭彈是靠火箭發動機推進的非製導彈藥,主要用於殺傷、壓製敵方有生力量,破壞工事及武器裝備等。單兵使用的火箭彈輕便、靈活,是有效的近程反坦克武器。
12世紀中葉,中國就發明了火箭,並開始應用於軍事。約在13世紀,中國的火箭技術傳入歐洲。19世紀初,英國人W.康格裏夫研製了射程2.5公裏的火箭彈。20世紀20—40年代,德、美、蘇等國都研製並發展了火箭彈。蘇聯製造的БΜ13火箭彈及其發射裝置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地發揮作用,戰士們稱這種武器為“喀秋莎”。
火箭彈用於空對地攻擊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人們發現這種武器由直升機的多管發射器發射時威力驚人,能形成強大的密集火力,有力支援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但是,由於沒有采用製導技術,這些火箭彈普遍命中精度差,難以有效打擊點目標,大多數情況下隻能作為麵殺傷武器使用。
8. 你知道什麼是太陽能戰士嗎?
太陽能戰士是一個新的概念,意思就是戰士所使用的裝備由太陽能來提供能量。比如,步兵在戰場上使用武器、無線電設備、全球定位係統和其他至關重要的裝置,工作時需要電流。而傳統的電池一個弊端是很重,另外一個弊端是使用時間短。
最新研發的太陽能電池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不僅重量輕,而且可以將白天充足的太陽能存儲起來,留在夜晚使用。它可以增加步兵軍事行動的持續時間和距離,而不需返回基地進行再次充電。同時,這種新型電池組還將吸收所有電磁波譜的能量,使步兵不易被紅外技術夜視裝置探測到。
9. 你知道手榴彈起源於哪個國家嗎?
手榴彈在開始應用於戰場的時候是一種隻能用手投擲的彈藥,因為它的外形和爆炸後的碎片與石榴和石榴子很相似,所以得到了“手榴彈”這個名字。
從手榴彈是用手投擲彈藥的這一特點來說,它的最早起源在中國。公元1000年,宋朝就有了一種叫做“火球”的武器。“火球”以火藥為球心,用多層紙、布等包裹為殼體,殼外塗上瀝青、鬆脂、黃蠟等可燃性防潮劑,點燃後用人力或炮拋至敵方,球體爆炸並生成烈焰,達到殺傷敵軍和破壞戰具的效果。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彈雛形。
到了13世紀初,中國軍隊又裝備使用了一種鐵殼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它用生鐵鑄成外殼,形如罐子,內部裝有火藥,留有安放引線的小孔。點燃後,火藥在密閉的鐵殼內燃燒,產生高壓氣體,使鐵殼炸碎傷人。這是當時威力較大的一種火器,可用手拋,也可用炮發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鐵殼手拋彈藥,這與現代手榴彈十分相似。
10. 你知道什麼是航空母艦嗎?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麵艦艇,艦體通常擁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艦島。航空母艦一般不單獨活動,它總是由其他艦隻陪同,合稱為航空母艦編隊,又稱航空母艦戰鬥群。一個戰鬥群一般包括一艘旗艦,兩艘防空巡洋艦,4—6艘防空反潛驅逐艦,1—2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
航母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他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掩護和遠程打擊能力。整個航母編隊可以在航空母艦的整體控製下,對數百公裏範圍內的敵對目標實施搜索、追蹤、鎖定和攻擊。因其編隊可同時使用多兵種、多艦種、多機種,能開辟獨立的海戰場,真正做到全天候、大範圍、高強度、長時間的連續戰鬥,實現中遠海的一體化聯合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