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腦海裏的吃食(1 / 1)

說起吃的,總覺得小時候的吃食能讓人念念不忘,也許和少吃多滋味是一個道理吧,那時沒啥吃的,偶爾做點小食,那是一種舍不得吃的滋味,藏著,慢慢品。

炒米

小時候的寒暑假幾乎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阿姨家和外婆家大舅家小舅家是一個村上的,三戶人家加起來大大小小6個孩子,加我七個。沒有零食便自己創造零食吃。第一個要說的就是炒米。玩著玩著無聊了,偶爾一個人提議,我們炒米吃吧。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新鮮事物,家裏隻有一個的我,自己從來不會搞這些吃,也沒聽說過。炒米的做法是,拿幾把米(沒淘過),鍋裏放點油,鍋熱把米倒進去,加糖加鹽炒,炒至微黃,香氣四溢起鍋。你一把我一把的往嘴裏塞,又香又脆,沒幾下就吃光了。過完嘴癮大人還不知道,大人繼續忙大人的事,小孩繼續玩小孩的。

油饊子,油皮子

油饊子油皮子兩種東西基本會在一起做,因為工序差不多,一起做還能套用油。其實油皮子不叫這名,但我忘了那時候我們叫它什麼,就是把餛飩皮子麵粉裏加芝麻加糖,把它剪兩下,繞個花型,放油鍋裏一炸,皮子微黃就成。油饊子的製作也差不多,隻是形狀不同,是把類似麵條狀的東西炸出來的,這兩樣東西大概一年也就做個一兩次,大人做給小孩解饞的零食,每次都會做好多,用大的塑料袋裝好,孩子們可以吃好一陣。現在這兩樣東西雖然也能買到,但吃的時候的滿足感卻大打折扣。還是那句話,不容易吃到的東西才覺得好吃。

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在現在是最普通的一道菜,出去都不屑於點它。它味道最美的時刻是印在我學生時代的某一次晚飯上。那時暑假,幾個同學在馬上那邊實習,我們好幾個同學一起講好了去看那邊的同學,晚飯,一起坐下來小搓,那時還是難得難得的點菜吃的,畢竟學生沒有錢啊,印象最深的就是魚香肉絲,普通的材料,傳統的做法,可吃在嘴裏確實那麼美味,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般的,原來魚香肉絲這麼好吃。從那次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會點那道菜,直到後來大概膩了吧。但魚香肉絲在我這裏還是有輝煌時刻的。

炒土豆絲

我曾經鍾愛過的土豆絲是不放青椒的,脆脆的,細細的,咬在嘴裏會沙沙的響。那時剛和老公認識,讓我點菜我就點了自己喜歡的土豆絲,那時我還不知道他不喜歡吃土豆,而我則是紅燒土豆,咖喱土豆,土豆絲都喜歡吃的。苦了他,看吃了。也不知道那時為什麼喜歡吃土豆絲,放點醋,不要麵的,吃到嘴裏一個字,爽。後來結婚了,知道他不喜歡,家裏也就沒有這個菜了,慢慢的也被我淡忘了,好像現在也不那麼喜歡了,這叫嫁夫隨夫嗎?

京醬肉絲

第一次吃京醬肉絲是和同事一起聚會,之前不知道有這樣一道菜。用百葉包著京蔥,醬肉絲,中和了肉的膩,很江南口味的一道菜。從小在無錫長大,紅燒的東西還是偏愛放點糖,老話說適量加點糖可以吊鮮,炒金花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喜歡的菜有機會總點它,知道膩,我的原則是喜歡吃的就多吃,吃到膩就不會總想著了,和別人不一樣吧。